秋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气温变化大,夏季和冬季传染病都有可能发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01
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它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伤寒
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暴痢多实证,久痢多虚证。痢疾的治疗,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寒热虚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温清并用。对具传染性的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应重在预防,控制传染。
红眼病
红眼病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称为感染性结膜炎,在春秋两季最为多见,传染性很强,可以通过不干净的手揉眼、或是和患者共用毛巾等方式传染。除眼睛发红之外,还有眼睛痒、流泪多、眼屎多、有异物感就像眼睛里进了沙子、害怕亮光等表现,两只眼睛可以同时或是先后发病。可以引起红眼病的病原体很多,当发现孩子眼睛红,需要及时带孩子看医生,明确病因后给予相应的治疗。
02
秋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临床症状: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结核病
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麻疹
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和麻疹脑炎等。
03
秋季常见虫类传染病
出血热
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恙虫病
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病患者多有野外作业史,起病急,有高热、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临床表现。
乙脑
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患者主要表现发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
肠道传染病
1、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2、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3、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4、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
5、感染肠医院就诊,切忌胡乱用药。
呼吸道传染病
1、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2、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
3、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
4、必要时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常见秋季虫媒类
1、防止被蚊虫叮咬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
3、外出时(散步、垂钓等)穿长袖衣服,尽量避免到杂草丛中;
4、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5、旅行期间或之后有任何高热或类似感冒病征等病的话,要尽快看医生治疗和接受血液检查,越早诊治越有效。
1.疱疹性咽颊炎小儿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多发于夏秋季,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的。可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最好通过从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滴度升高加以证实,但这些检查并不推荐常规采用。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预防措施: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4、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5、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6、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2.手足口手足口病为肠道病毒感染传染病,表现在手足臀部疱疹或红色丘疹,周围绕有红晕,皮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同时多数孩子口腔内有疱疹,伴有疼痛,流涎,拒食,发热等。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预防措施:1、勤洗手、讲卫生。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3.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预防措施:1、接种腮腺炎疫苗。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4.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是指在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少数病人在成人后病毒再发而引起带状疱疹,故被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预防措施: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5.麻疹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预防措施:1、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2、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3、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
4、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以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极其高。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6.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易感者与感染者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而传播。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人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
预防措施:
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7.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上火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抵抗力下降。若受到鼻病毒等感染,就会发生上感,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致病微生物侵入呼吸道并进行繁殖导致的疾病称呼吸道感染。根据其部位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前者包括鼻炎、咽炎和喉炎;后者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
预防措施: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多到户外活动。发生上感不要滥用抗生素,让幼儿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素淡流质为宜。8.鼻出血气候干燥、寒冷时,幼儿上火后引起鼻黏膜干燥,会导致黏膜下小血管破裂而流鼻血。预防措施:经常给幼儿剪指甲,及时纠正抠鼻孔的坏习惯。室内可放一盆水或使用加湿器,防止室内空气过于干燥。每天用芝麻油涂抹幼儿鼻腔前庭部位,可防止鼻腔黏膜干燥。9.急性喉炎幼儿喉腔狭小,声门下软骨柔软疏松,黏膜内血管和淋巴管丰富,一旦上火,咽喉出现炎症时易发生喉头痉挛性水肿,进而导致喉梗阻,如不及时抢救,会因窒息而死。预防措施:
幼儿患感冒要及时治疗,以免引发急性喉炎。发现幼儿声音嘶哑时,切勿掉以轻心,医院看耳鼻喉科。
10.急性中耳炎幼儿上火或感冒后,鼻涕增多,咽喉部有炎症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犯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预防措施:洗头或淋浴时不要让水进入耳内,鼻涕增多时应压住一侧鼻孔轻轻擤,然后换另外一侧。得了急性中耳炎,切忌给幼儿乱用滴耳药,医院请耳鼻喉科医生治疗。11.秋季腹泻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
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餐具要进行消毒,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在腹泻流行期间不要接触患儿,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患了病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不要用抗生素。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