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最热闹的地方,这里小病号多,陪护的家长更多,小宝贝的一声咳嗽就能牵动家中所有人的心。而儿科患者也是最难诊断的,漏诊、误诊率高,且远高于成人。年《儿科学》(Pediatrics)杂志对名儿科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儿医(54%)每月至少出现误诊一次。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儿科医生不称职,而是因为儿科诊断真的太难了。
儿科医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儿科患儿从新生儿到青春期,每个阶段的发病特点都不同,孩子生长发育旺盛,起病急、变化快。尤其婴幼儿对疾病的防御机能还在形成之中,某些疾病过程与成人完全不同,加上孩子很难判断自己是否生病,也不会述说自己的疾病,无法准确地和医生描述病情,检查时又不配合。如果儿科医生临床医生经验不足,不注意详细询问家长孩子的病史,或者不进行全面的检查,误诊、漏诊就很容易发生。
比如,发烧是孩子最容易出现的症状,但可能引起这种症状的原因实在是太多了。同样的症状,可能只是因为感冒,可能是幼儿急疹,也可能是一些非常危重的病症引发的。小孩子无法察觉到或者描述出两者间细微的差别,于是医生也就很难迅速地判断出情况是否危急。
易误诊的常见病
1、发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流脑、病脑、化脑、结脑)、中毒性痢疾、脑干脑炎、急性白血病、组织细胞增生症。
2、咳嗽:咽后壁脓肿、急性会厌炎、急性喉炎、有机磷中毒、小婴儿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气管异物、肺含铁、纵膈肿物、支原体肺炎等。小婴儿应想到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病,某些肺先天性疾病。
3、呕吐:肠套叠、阑尾炎、小婴儿不全肠梗阻、颅内压高,中毒。
4、腹痛:肠梗阻、病毒性肝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过敏性紫癜、大叶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坏死性胰腺炎。
避免儿科误诊,作为父母你能做些什么?
1、了解孩子生活习惯及家族病史
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与身体状况,当医生提问时家长因当帮助孩子把健康状况详细的说清楚。
家长有必要了解家族病史,因为很多病症都是有家族遗传基因的。
2、准确描述孩子的所有症状,但不要下结论
孩子肚子疼就说肚子疼,不要说吃坏东西,肠胃炎了,因为孩子肚子疼还有其他很多原因。你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全面地提供信息给医生,他们才能更为客观地诊断病情。
3、平时要记录孩子的服药情况
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时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在医生下笔开药之前记得告诉他孩子正在服用什么药物,服用剂量是多少。
4、配合治疗
有时候,家长过度溺爱、过度保护也会促使医生误诊。尤其是新生宝宝,浑身软乎乎的,有些家长根本不舍得让孩子打针、抽血,医生要求做这些检查来确诊时,家长自然采取不合作态度,最终导致诊断不准确。
5、多提问题,详细咨询如何用药
尤其在如何用药这块,要多提问,比如药应该怎么吃,什么时候吃,吃多久?有没有忌口的食品和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如果病情没有缓解,医院治疗?等等。。。
6、二次诊断
遇到重大疾病或者久治不愈的情况时,医院,听听其他专家的意见。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之前的诊断结果给下一位医生带来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可能的话最好重新做各项检查,因为病情随时都会有变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