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潘文胜主任医师在国际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无痛胃镜中应用阿托品能够显著改善贲门结构的暴露程度》的论文,该研究的背景与我国贲门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有关。
论文主要介绍了,虽然无痛胃镜施行麻醉能够给患者带来舒适的诊疗体验,有助于检查顺利进行,但有盲区,尤其是位于贲门位置的病变,而阿托品的应用可以显著逆转麻醉的这个副作用。
无痛胃镜下
至少40%的贲门结构看不清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胃镜有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无痛胃镜,主要是通过给受检者进行麻醉的方式,使其在意识模糊的情况下完成检查,从而减轻传统胃镜检查的痛苦。
“无痛胃镜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使用率非常高,远高于普通胃镜。在我国,随着人们对就医体验要求的提高,无痛胃镜的总使用率也在逐年上升。”潘主任说,他之所以研究无痛胃镜与贲门癌的课题,是一个偶然。
三年前,潘主任接诊了一位早期胃癌患者。他姓王(化名),60岁(当时),家住台州,中等身材。两三年前,因中医院就诊,查出慢性胃溃疡。吃了两三年的药,王先生感觉症状有加重的趋势,为此找到了潘主任。
由于王先生十分恐惧普通胃镜,潘主任给他做了无痛胃镜。检查后,潘主任发现,王先生的胃角(位于胃中下部)有个约1.5厘米大小的病变,活检提示恶性考虑。因病灶还处于早期,潘主任建议王先生做内镜下剥离术。
术前,潘主任再次给王先生做了次无痛胃镜。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潘主任给胃镜前端戴了个“帽子”,一种橡胶制成的,柔软的管子,便于观察。
当胃镜进到王先生贲门时,潘主任无意中瞥到了一个约1.5厘米左右大小的病变,他立刻变得警觉起来,第一时间给王先生做了活检,结果提示,恶性考虑。
明确诊断后,潘主任给王先生做了内镜下早期胃癌剥离术,其胃角、贲门的肿块都被切除了。
如今,三年过去了,王先生恢复得不错,除了每年定期检查胃镜外,他的生活和正常人没有区别。
那以后,潘主任开始了无痛胃镜与贲门病变的研究。
““我们调查发现,44.8%的患者,其贲门结构在无痛胃镜中是看不清的;普通胃镜患者中,仅12.1%。这意味着,无痛胃镜下贲门部位的病变极易漏诊。”
”潘主任说,为了弄清这一原因,他和团队成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无痛胃镜下
贲门肌肉会收缩,易漏诊
为什么无痛胃镜下,贲门结构会看不清,甚至漏诊?
潘文胜主任发现,与麻醉药的使用有关。在麻醉的作用下,胃部各处肌肉唯独贲门肌肉的紧张度会增加,会收缩,就好比原本摊开的手掌,在麻醉的作用下合上了。
““贲门是人或动物消化道的一部分,是食道和胃的接口部分,可以防止进入胃的食物和胃酸等反流入食管,好比家门口的门。麻醉后,门框会因‘痉挛’塌下来,医生也就看不到门的全貌,难免会漏诊。”
”潘主任说,他及其团队发现,可以通过两个方法:一种是给患者注射小剂量的解痉药,如,阿托品;另一种是给胃镜前端戴个“帽子”,他们的作用就是把这个塌掉的门框,再“撑”起来,可大幅降低贲门病变的漏诊率,其检出率和普通胃镜相差不多。
贲门癌发病率正逐年上升
胃镜仍是公认的“金标准”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约68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50%。胃癌发现得早与晚,直接影响着患者的5年生存率,早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90%以上,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近20%-50%。”潘文胜主任说,“遗憾的是,我国大部分胃癌患者一旦确诊往往已是进展期。”
目前,胃镜仍是公认的“金标准”,从上到下可以用来检查食管、胃部以及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以确诊这些地方是否发生了病变,检查的内容包括胃粘膜是否存在炎症、溃烂、是否出现了息肉等,且早期胃癌完全可以通过胃镜下剥离,不需要手术。
潘主任提醒,40岁以后,无论是否有胃部疾病,都应做个胃镜,一来给自己的胃建个健康档案,二来可早期发现问题。
如果第一次胃镜检查结果正常,没有胃部不适,没有肿瘤家族史,可在45岁以后做第二次,此后,每年定期做一次。
如果检查结果异常,建议及时咨询专科医生,尤其是以下四类人:
有肿瘤家族史,特别是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者;
来自胃癌高发地区者,浙江省以仙居、天台、丽水、舟山最为多见;
胃癌的高危人群,如,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严重的胃萎缩、肠化、息肉、溃疡者;
胃切除术后超过10年者。
潘主任还发现,近年我国胃癌发病部位有逐渐向上部发展的趋势,这也是他这篇论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医院博士刘凯(音译)的研究证实了潘主任的发现,刘博士回顾性收集了至年间在该院就诊的例胃癌患者发现,胃窦仍然是胃癌最好发的部位,但比例由63.7%下降至50.5%;贲门癌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由22.3%上升到了35.7%(该论文已发表于年1月1日国际普外科顶级杂志《AnnalsofSurgery》)。
考虑到胃癌发病位置的上移,患者在选择胃镜方式时,潘主任建议,最好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要一味地追求无痛胃镜。
其实,临床上还有“第三种”胃镜——无苦痛胃镜,它和普通胃镜一样是不需要麻醉的,但医生会在术前和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让他们对整个检查有个详细的了解,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对检查的恐惧;术中,医生的每一个动作也都会和患者交流,并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整个过程中,医生的动作也极其轻柔、精巧、准确。检查时间也很短,一般在3-5分钟内,最多8-10分钟。
“在日本,无苦痛胃镜的使用率比无痛胃镜要高得多,这是最近自然的方法。”
潘主任说,他自年回国后,也在大力推广无苦痛胃镜。在他的倡导下,他的患者中无痛胃镜和无苦痛胃镜各占50%,他认为,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如果你实在忍受不了胃镜检查带来的恶心、呕吐感,或者咽喉部极其敏感者,潘主任说,选择无痛胃镜无可厚非,但以下两类人除外——
1、食管裂孔疝者,这类人容易出现胃酸反流。人在麻醉的状态下,胃酸一旦反流上来是无法控制的,不仅增加了气管痉挛的风险,患者的呼吸通气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2.幽门梗阻者,这类人的胃腔或多或少都会积聚一些食物,术中一旦反流上来,容易呛到气管,造成窒息。
通讯员宋黎胜
编辑谢谨忆
制图李前芳
更多精彩内容
3岁女孩的眼睛到了晚上像猫一样会发光,没想到是出了大问题!
男人的生育力在逐年下降?浙江、上海男人存精子很积极
杭州香格里拉、远洋公馆等25家游泳场所水质检测不合格!快看看你去过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