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幽门梗阻病因
肠梗阻病因
脑梗阻症状
肾梗阻症状
食道梗阻症状
食管梗阻症状

每年几万名儿童意外窒息,头号杀手竟是它很

白癜风白斑复色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80425/6192210.html
两个孩子独自在家,大门被家长反锁,以防止意外,谁知意外却在家里发生!妹妹吃核桃噎到气管,眼看喘不上气,哥哥急的扒着门呼救,却没有人能帮他。妹妹的身体逐渐凉了……这是《以家人之名》这部热播剧中,男主角凌霄心中永远的阴影,也是真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的悲剧。其实,要救那孩子,只差一个动作,然而,太多人没有学会。

但愿这样的意外不要发生在我们身边。为了未雨绸缪,让我们盘点一下关于儿童意外窒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事实。

“哪些看似无害的小东西其实是儿童杀手?哪些看似安全的场景其实不安全?只喊救护车往往来不及,发生窒息时,最快的急救办法是?

最致命的居然是它

有东西入气管、支气管导致的窒息,在医学上被称为气道异物梗阻(Foreignbodyairwayobstruction,FABO)。

加拿大BC医院和UBC大学发起了一个专门的FABO平台——BeSmart,Don’tChoke(聪明点,别呛着),他们统计的十大杀手异物,都是家中非常常见的:

但要论致命NO.1,居然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

果冻!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1.果冻的形状和尺寸,让它像个橡胶塞一样,可以完美卡在喉部和声带之间,引起气道完全性阻塞;2.果冻往往需要吸食,容易顺势进入气管;3.它的质地像胶水一样粘稠,很难去除。可以说果冻是名副其实的「致命一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但同样危险物品,比如:

热狗肠、大块的肉类;

葡萄、圣女果等;

干黄豆(卡入后会吸水膨胀);

纽扣电池、弹珠、小磁铁;

聚会庆祝中的气球(如果爆炸了,第一时间应该确认孩子有没有吸入)。

一位ChevalierJackson医生(-),他非常擅长用器械取出各种气道异物,将这些儿童的在院死亡率从98%下降到2%。他创立的异物博物馆里收藏了超过3,件异物,都是他和团队从儿童的上呼吸道和消化道取出来的。这些东西竟然出现在孩子体内?但愿那些孩子没事Jackson医生提醒:

只要孩子手里能拿得下的东西,

都有可能造成窒息你以为安全的小东西,其实很危险。

95%的窒息死亡发生在家中

据统计,95%的窒息死亡都发生在家中,看似安全的日常生活,如果疏于警惕,对幼儿来说就是危机四伏。

比如吃饭这件事。

我们习以为常的吞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防止食物闯入,我们气管的开口处有一个自动门——会厌。

它在正常呼吸时是敞开的,当人吞咽时会立刻关上,封闭气管的入口,不让食物乱入。

来源:SwallowingLab然而,在呛进气管里的前一刻,往往伴随着喘气/吸气的动作,比如进食的时候说话、大笑、害怕、哭闹、受惊或者在运动,这让会厌无法正常关闭,物体容易掉入气管里。回想一下:你有有没有捏着鼻子给小孩灌药/被灌过药的经历?看见过有的长辈追着喂饭,或者故意逗孩子笑,趁机不备把饭塞进去?把食物抛起来用嘴接住?……

这都是很危险的行为,不要再做了。

想要避免危险的发生,请家长:

1.不要给孩子买果冻吃;

2.在孩子3岁前(能够咀嚼和吞咽面包/馒头),不要给比较硬的、松脆的食物;

3.整根的香肠至少纵向切开,再切成小块,一直到5岁(能够咀嚼和吞咽一小块软肉而不会窒息),葡萄等圆溜溜的水果也一样;

4.让孩子安全地就餐:坐在餐桌旁,仔细、安静地咀嚼;

5.所有危险东西都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可以用这种小圆筒测试,能通过的都算「危险物品」:

6.生日宴会、户外玩耍、节假日聚会要格外小心;

7.树立好榜样,不把笔帽、别针或者其他硬物放在嘴里,也不把口香糖和硬糖在嘴里晃来晃去;

8.参加急救课程学习。

急救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旦孩子被卡住,用对急救办法是救命的关键。你可能听过海姆立克法,但它需要用在正确的时间。

异物窒息的程度可以分为两种:完全性梗阻和不完全性梗阻。

在多数情况下,呛入的物品不会引起气道完全闭塞,只要孩子可以咳嗽、说话、吸气和呼气(即使有杂音)。

这时需医院急诊,即使这种阵发性的咳嗽已经缓解,看上去症状已经明显好转。

因为不完全性的梗阻有时候会因为症状轻微或者孩子隐瞒而被耽误,或者其他疾病混淆。等时间长了,留在气管里的物品会引发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等疾病,严重的还将并发气胸、纵隔气肿、心力衰竭等!

所以一方面,家长需要格外注意观察孩子的举动。如果怀疑异物梗阻,可以带上同样的物品给医生,并提供完整的窒息史,这些都会对诊断和治疗起到很大帮助。

如果发生的是完全性的梗阻,孩子往往会出现以下症状:说不出话,以手卡脖,呼吸困难,嘴唇变青紫,这时候需要立刻进行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Heimlich)。

这个方法由美国医生HenryHeimlich发明。

在此之前,遇到异物窒息的患者,医生只能拍打患者背部或者把手伸进咽喉,但结果反而让异物卡得更深。

Heimlich发现,可以利用肺部残留的气体,形成气流,把异物冲出。这个方法诞生了40多年,至少救活了10万条生命。

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身形,选用不同的操作方法。

1岁以下的婴儿拍背法冲胸法1.把孩子抱起,脸朝下,趴在你的前臂上,用手支撑ta的头颈部,头要低于胸;2.用掌根在背部两肩胛骨之间快速拍击5次;3.如果异物仍未排除,把孩子翻转过来,面朝上;4.用两根手指在患儿两乳头连线下方的胸骨正中,快速向上冲击5次;5.重复5次拍背法和5次冲胸法,直至异物排出。

6.如果孩子失去意识,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每次吹气时,查看一下口腔是否有异物,如果有,用手取出,但千万不要把手指伸进孩子的喉咙里尝试去掏。

1岁以上儿童1.站立或跪在孩子身后,双臂环住ta;2.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放在肚脐和肋骨之间;3.另一手覆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4.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5.如果孩子失去意识,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注意事项同上第6点。

您或身边人有没有窒息的经历?

欢迎留言说一说

参考资料: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ingsr.com/cgzby/6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