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冯金灿
“全身麻木、手脚冰凉、眼前全黑、难以忍受的眩晕感喷涌而来,有溺水般的窒息感。”这种被扼住咽喉的濒临死亡状态就是重度哮喘发作时的真实写照。
目前,我国的哮喘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气道病之一。今年5月2日是第19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清新空气,舒畅呼吸”。4月28日,河南哮喘联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举行世界哮喘日大型义诊活动。在活动现场,呼吸内科专家就哮喘的防治接受了记者采访。
春季哮喘高发谨防过敏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赵丽敏说,哮喘又名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哮喘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主要受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哮喘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多在接触外部环境刺激后诱发。
赵丽敏说,万物复苏的春天却是哮喘患者的“受难日”。哮喘患者要避免接触可能导致过敏的物质,如花粉、柳絮、刺激性气味、海鲜等,某些疾病(呼吸道感染)甚至连情绪波动也是诱发因素。长期药物控制是治疗哮喘的基础,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缓释茶碱类都是有效的控制类药物。
治疗重症患者有了新手段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齐咏说,哮喘分为缓解期与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患者与正常人无异,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发生在凌晨,轻症时可自行缓解,重症时可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我国目前约有万哮喘患者,约5%为重症难治性哮喘,其急诊就医频率和住院频率分别为轻中度哮喘的15倍和20倍,是造成哮喘治疗费用增加和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哮喘治疗中的难题。
对重症患者、难治性哮喘患者来说,单纯的药物治疗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支气管热成形术。它主要针对18岁以上、长期治疗却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利用射频能量或热量减少气道壁上增生的气道平滑肌,从而降低气道在哮喘症状发作时的收缩幅度,并降低发作的频率,减轻发病程度,为广大哮喘患者带来福音。
不过,支气管热成形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手术后的一天内,会出现和哮喘相关的呼吸道症状增加或加重,包括呼吸困难、喘息和咳嗽等,但采用对症治疗后,一般7天内就可以得到解决。
哮喘防治误区要注意防范误区一:有症状时治疗,无症状时就不管?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误区。其实对哮喘的控制和治疗非常不利,哮喘治疗必须注重日常的持续、规范治疗。“如果一段时间内,一位医生的患者中有四分之一的人都遵从医嘱了,那么这位医生就会很高兴。”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陈卓昌说,我国的哮喘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比例非常低,达到哮喘控制标准的比例更低,这与哮喘患者不重视疾病、不遵从医嘱有直接关系。他强调,稳定期的维持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从而减少入院治疗费用及总体治疗费用。特别是在发病初期进行治疗,哮喘造成的气道损伤是可以逆转的,否则便会一步步朝着肺气肿迈进,直到肺部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对付哮喘,“打持久战”。误区二:激素副作用大,拒绝激素治疗?
不少患者和家属听说需要长期吸入激素来治疗,担心激素的副作用,尤其是女性和儿童,怕吸入激素会发胖或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在哮喘症状缓解后,患者往往自行断药,但是低剂量吸入激素对儿童发育无影响。
目前,国际哮喘界一致认为,吸入型激素是控制哮喘反复发作的最有效药物,也是儿童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有效药物。吸入疗法为局部用药,剂量小、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快、全身不良反应少,无痛无创,适合包括儿童在内的哮喘人群的防治。
“生活中常用到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较多,对成年人来说,它的副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孩子来说,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影响很小。”陈卓昌提醒,哮喘患儿平时不维持治疗,发作时往往需要静脉注射大剂量的激素来抢救,不仅用量大,而且全身用药,虽然当时起效快,那相当于一次用了几年的激素吸入量,不但副作用大,而且对免疫力的抑制还会造成患儿的反复感染,家长一定要足够重视。
冯金灿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