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管插管的目的及意义
1.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通畅稳定的气道以便通气,同时防止误吸。
2.保证人工气道密闭不漏气,便于人工呼吸机的控制与辅助呼吸模式的管理,使其顺利并有效的进行通气。
3.建立和确保通畅的气道是所有急救措施的首要步骤。
4.气管插管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急诊科、ICU、麻醉科、各种病房以及院外的各种急救现场。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
1.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自主呼吸突然停止,必须迅速建立人工气道。
呼吸功能不全,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需机械通气。
预防和处理误吸,如频繁呕吐、胃内反流物和出血、上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有误吸危险的患者。
各种全麻手术。
呼吸道梗阻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反复吸引者。
2.气管插管的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但如有喉头急性炎症、喉头水肿者,应谨慎。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巨大动脉瘤者,尤其位于主动脉弓部位的主动脉瘤,插管有可能使动脉瘤破裂,宜慎重。
三、气管插管的护理措施
1.妥善固定
质地柔软的气管插管要与硬牙垫一起固定,可用胶布、绷带双固定,防止移位或脱出。绷带固定不宜过紧,以防管腔变形。
严格测量气管插管与在门齿前的刻度,成年女性插入20-22cm,男性22-24cm,做好记录及交接班。
有效约束,提高防范意识,防止病人初醒或并发精神症状时自行拔管而损伤咽喉部。
(1)双套结固定法
绷带在导管处打死结,经双侧面颊部绕过枕后在耳廓前上方打结固定。
两根胶布在导管处交叉固定在口周面颊部,经口气管插管者口腔分泌物易流出造成胶布松动,应密切观察及时更换。
(2)插管位置观察
气管插管过深:易进入右侧支气管,听诊左侧呼吸音低或听不到。
气管插管过浅:漏气声、双肺呼吸音低。
2.保持气管导管通畅
及时吸出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做到一次一管一手套,口腔、气管吸痰管要严格分开。
吸痰管与吸氧管不宜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以免堵塞气道。吸氧管插入气管导管内一半。
吸痰管在气道内停留少于15秒。吸痰前后充分给氧,痰液粘稠时,予雾化吸入或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每次2-5ml,24小时不超过ml。
3.保持气道内湿润
气道湿化可防止分泌物粘稠及形成痰痂,吸入温热的气体可以减轻气道黏膜的刺激,减少支气管痉挛及哮喘。
滴入湿化液、雾化吸入、人工气道湿化三种方式。
4.预防感染
病室每日通风、消毒,保持室温22℃-24℃,湿度50%-60%,病房物体表面消毒液擦拭。控制陪护人员。
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及时吸痰。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无法进行有效吞咽口腔分泌物较多,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可选择口腔冲洗,冲洗前检查气囊确定无漏气,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分泌物,一名护士一手固定导管一手用注射器在口腔不同部位注入生理盐水或漱口液,另一名护士在口腔较低位置同时进行负压吸引,反复数次,直至口腔清洁。
5.气囊松紧适宜
每4h放气5—10min一次,放气前吸尽口咽部及气管内分泌物。气管导管保留72h后应考虑气管切开,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起黏膜缺血、坏死。
四、拔管的护理
1.拔管程序
(1)拔管指征: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呛咳反射恢复,咳痰有力,肌张力好即可拔出气管导管。
(2)拔管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备好吸氧面罩或鼻导管。
(3)吸出口腔分泌物,气管内充分吸痰,并用人工呼吸气囊加压给氧一分钟。
(4)解除固定气管导管的绷带与胶布,置吸痰管于气管导管最深处,边拔管边吸痰,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
2.拔管后护理
(1)观察病人有无鼻扇、呼吸浅促、唇甲发绀、心率加快等缺氧及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2)严重喉头水肿者,雾化吸入20分钟或静滴地塞米松5mg仍无缓解者,则立即通知医生行气管切开。
欢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