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9日,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再次完成了一例高难度四级手术,气管镜下气管支架植入术联合电凝刀治疗肿瘤所致大气道狭窄病例一例。伴随着此次手术的成功,在翟成凯院长和张祥杰主任领导下的呼吸学科,十年铸一剑,从年开始尝试的气管镜,胸腔镜介入治疗术,到今天十年的时间,各种呼吸内镜介入治疗技术日臻成熟,呼吸学科频频亮剑,患者受益颇多,足不医院的治疗水平。
文中这个患者为女性,高龄,因食管癌术后肺转移伴气管受侵,出现气短等症状,尤其是呼吸困难症状加重后,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很大影响。患者呼吸困难,憋闷厉害难以忍受,便自己捶打胸部,看到患者如此痛苦的表情,医生救死扶伤的责任油然而生,张祥杰主任和主治大夫曹臣龙副主任反复斟酌,反复术前讨论,由于病情较为复杂,且为肿瘤晚期,体质差,阻塞位置较低,手术难度大,所以经过反复的术前评估,决定行全身麻醉实施该手术——经纤支镜引导及在纤支镜直视下支架置入联合电凝刀切除局部恶性组织,这无疑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挑战。因肿瘤本身机械性梗阻和出血的风险,恶性肿瘤所致的气管狭窄随时可能出现呼吸道堵塞,造成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是临床急重症之一。气管支架置入技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快速地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然而要完成这样高难度的手术,需要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张主任和曹主任亲自操作,还有腔镜中心张彬彬护师、气管镜室马玉霞主管护师和呼吸重症两名护士,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充分保证患者术中安全,为患者保驾护航。因大气道狭窄,气管镜只能勉强通过,张主任凭借娴熟的技术将气管镜顺利进入气管,镜下看到新生物完全堵塞气道,新生物下面大量痰液不能咳出,通气不畅,马上给予吸引痰液,同时考虑恶性肿瘤呈恶性克隆性增殖,,在支架植入的同时,使用圈套器进行电凝切除新生物,通畅气道,并进行冷冻,延缓瘤体生长的速度,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生命。
手术中,风险无处不在,由于患者肿瘤晚期,体质差,患者出现血压低,血压90/45mmhg,张主任考虑到麻醉也有引起血压降低,新生物血流丰富,也有大出血风险,加上患者本身血压偏低,立即给予升血压药物应用,术中患者还一度出现呼吸微弱,血氧饱和度下降至60%左右,情况极其危险,两位主任临危不乱,立即给予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及抢救药物应用,在大家紧张又默契的抢救配合下,血氧饱和度升至88%左右,张祥杰主任曹臣龙副主任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克服了血压低,新生物血流丰富大出血可能,堵塞位置低,血氧饱和度下降等风险,张主任等以娴熟的手法送入导丝,将气管支架推送器沿导丝顺利到达狭窄位置,固定推送器并迅速释放支架。成功置入支架后,患者气道狭窄马上改善,,呼吸困难症状缓解,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5%。看到这一幕,医护人员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大家的额头都溢满了汗水,欣慰的笑容挂在了脸上。
近十年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发展迅速,慕名求医居多,特别是呼吸内镜微创介入治疗,不但创伤小,花费少,很多无法手术的患者都能得到治疗,小小气管支架,解决不能进食问题,小小气管支架,解决气道不通畅,小小气管支架,撑起生命之路.通过呼吸内镜取出异物,电凝切除新生物等。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在翟成凯院长和张祥杰主任的领导下,随着我院在年9月被评审为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合格单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乘势发展,将呼吸与危重症大学科变为强学科。本期编辑:侯慧莹责任编辑:宋瑞芳
投稿邮箱:syyxck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