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幽门梗阻病因
肠梗阻病因
脑梗阻症状
肾梗阻症状
食道梗阻症状
食管梗阻症状

讲述ICU的夜

医院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对于重症监护室,却知之甚少。与其他科室相比,“ICU”往往伴随着坏消息,而重症监护室里的医护人员,就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坏消息”变成“好消息”。

icu

夜班随笔

不知道什么时候,秋天已经来到了人间。傍晚的天空是黛青色的,似乎在悄悄酝酿着一场雨;而烈日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焦躁,早早与寥寥几颗星星完成了交接。夜,降临了。山一大二附院,早已灯火通明。对于ICU的护士,白夜休休的更迭,就像这四季轮回一样,似乎永远没有止尽……

有人说,当你因为一点小事而心乱如麻,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医院走走吧,在那里,你会看到墙壁上挂着形形色色的吊瓶,清冷的走廊传来阵阵孩子的尖叫和刺鼻的药水味儿。在这里,每天都有新生命的到来,也有人会告别这个世界,生命就是这般的循环往复。当你因为一些琐事而抑郁彷徨的时候,我想你更应该去感受一下ICU的夜,在这里,你会看到生命的脆弱,更会看到生的渴望以及生命的坚强,监护仪上滴答滴答的心跳,就是生命最为华丽的乐章。而你经历的那些琐碎、那些爱恨情仇,在这里真的都不算什么。

27日21时30分

今天夜班,我像往常一样,换好了隔离衣,穿上ICU专用的拖鞋,带好帽子包住全部头发,走进科室,清点好抢救车和备用物品、药品,准备交接小夜班的工作。22时整,大夜班正式开始,患者总数17人,我分管的是三个比较“成熟”的病号。一个是多发外伤,左下肢截肢的,目前仍应用呼吸机;一个是脑出血的,昏迷,气管切开处自主呼吸;还有一个是挤压伤的,意识清楚,自理能力轻度依赖。像这样的“老病号”,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晚上的操作较白天的要少,主要还是以观察、监护为主。但是也决不能大意,毕竟都是重症,一个疏忽,可能就会有什么意外发生,为患者负责,也是为自己负责,不能有半点马虎。就这样,看着三个一闪一闪的监护仪,夜慢慢的深了,环境也变得安静下来。

本以为这个夜晚就会这样安静的度过,而此时,一个电话铃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是手术室的电话,一个肠穿孔患者术后将转入我们这里进行监护治疗。

与此同时,刘蓓蓓大夫刚从急诊抢救室会诊回来,说有两个病号一个车祸外伤、一个脑出血的可能要过来。我和其他四个同事相视一笑:注定又是一个“不可开交”的夜晚。

28日凌晨2时35分

首先,刘大夫会诊的那个脑出血的患者被推了进来,患者已经有明显的鼾声呼吸,听到这动静我们就知道大事不妙,情况危急,患者很有可能立马就没了呼吸,迅速将患者抬上床,衣服来不及脱了直接上剪刀,确保为下一步建立机械通气争取宝贵的时间。

经过沟通,家属拒绝手术治疗,而同意气管插管保守治疗,于是我们明确分工,有的备呼吸机管路,有的协助医师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有的巡视病房,确保其他患者的安全……“插管”、“拔导丝”、“充气囊”、“牙垫固定”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当接上呼吸机的那一刻,所有人悬着的心也稍微降了一点,危险解除大半,剩下的就是后续治疗了。

28日凌晨3时14分

刚忙完第一个病号,挂在额头的汗珠还没有蒸发干净,门铃就第二次响了起来,是肠穿孔的患者下手术了,像这种手术后撤机困难的患者,一般会选择来监护室稳定一下生命体征,第二天再进行试撤机。除了收治第一个病号的责护外,其余的同事又开始有条不紊的忙碌起来,建立心电监护导联、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固定患者手术后放置的引流管、更换绑气管插管的寸带、抽取镇静镇痛的泵入药物、急查血、心电图、与家属沟通交代注意事项……相比于急诊直入的患者,手术后的患者相对好管理一些。

28日凌晨4时05分

门铃第三次响起,一个车祸外伤的21岁的小伙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他左侧面部肿胀、青紫,左侧腕部和左侧脚踝关节畸形,能够完成指令性动作,就是嘴里不停地念叨“疼死我了,疼死我了”……

那场景如果说好笑可能有些“幸灾乐祸”,不过他的行为确实让我想起了大学时老师和我们讲的故事一样,在一场车祸中,越是哭喊说“疼死了”的患者越是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还活着”,而越是躺在那一动不动的患者越要引起高度的注意,是不是休克期要来了。

看到小伙子能清晰的意识到疼痛的存在,我的心情也没有那么紧张了,小伙子下床不便,而且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所以需要留置尿管,建立无菌屏障、消毒,导尿,可是每当我尿管留置到十五厘米左右的时候,他就哭着喊疼,每次都使着劲儿导致导尿失败。只能请唐信强老师过来帮忙,唐老师戴上无菌手套后,将尿道与腹部保持60°角,消除生理弯曲,每一个动作都快准狠,很快就看到了尿管有淡黄色的尿液引出。他颇有成就感的跟我说:“有的时候病号不是真的疼,而是有异物感,所以这时候动作一定要干脆利落”。

话音刚落,第一个病号吐了,满身的酒精味,需要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大家又忙碌了起来。

此刻20张床位,无一空床,不过,丰富的夜班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没有下班,都不要“庆幸”不会再收病号了。

28日凌晨5时45分

果然,耳鼻喉科申请急会诊,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据说病情挺重,刘大夫拿起“武器”火速前去,唐老师跟着过去帮忙……

6时15分,电话打过来,患者需要转入ICU,人命关天,立即协调床位,在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十床患者的旁边加了一个“10+”床。

6时30分,患者以“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窒息、心肺复苏术后”转入我科,立即与气管切开处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生命体征并不平稳,血压78/43mmHg,医生护士协同合作,一边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微量泵泵入,一边迅速行右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并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在医护人员的紧张抢救下,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平稳,天也渐渐的亮了起来。

原来,比兴奋剂更起作用的,是夜班的一个电话,一个门铃,一个波动的体征……

在重症监护室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医院的人都不亲了!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也说出了重症监护的工作特点。因为科室封闭隔离,整个重症监护室的工作人员跟其他科室基本上没了互动,而一旦有科室跟ICU发生了交集,那就意味着“生命危险”,所以无论是重症监护还是其他科室,只要接到彼此的电话,内心总是说不出的紧张。

除了与世隔绝,重症监护室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工作强度大。跟修车不一样,机器坏了,哪天修都一样,但身体出了问题,尤其是需要特殊监护的情况,任何医护人员的懈怠都要不得。因为人命关天,全科室的人几乎没有正点下过班。

“下个夜班白天一定要好好休息,不然身体真的受不了……”

每次夜班结束后我都会听到我同事这样的许诺,可下次下夜班,他们依然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想,原因很简单,护士的工作太忙碌,对于夜班后的休息时间很难真的用于休息,更多的是用于家庭,他们家中有的有生病住院的老人,有的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有时我会感叹,年轻真好,我还没有组建家庭,夜班过后有大把的时间来“养精蓄锐”!

虽然我们很辛苦,但谁都舍不下这份工作。守护生命,守护希望,有些成就感,只有在最接近死亡的地方才能找得到。

厚德精诚博学创新

供稿:重症医学科

文:冷东川

图:马骁勇胡隽楠

编辑:和树芸胡隽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ingsr.com/ngzzz/72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