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往嘴里塞,家长们一定要把危险物品放在孩子勾不到的地方,日常生活中也要时刻盯着孩子,别让他们离开你的视线!危险可能就发生在一瞬间!
1岁8个月的娃竟然吞下足足3根6cm长的钢钉,这样的新闻足以让大部分家长感到心惊。
异物吞入多发于6-36月龄的儿童。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好奇心旺盛的年纪,对物品的危险性缺乏认知。不小心误吞钢钉这样的尖锐异物,如果滞留在食管或胃肠内,很大可能会引起穿孔!
下面组图,医院从孩子体内取出的部分异物,纽扣电池、枣核、玩具配件、钉子、塑料棒、缝衣针、玻璃弹珠、硬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儿童吞食异物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儿童误吞异物入食管和胃肠道事件很常见,大多数时候,孩子吞入的异物能自行排出,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也有一些异物家长要格外注意,这些异物在孩子体内滞留的时间越长,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越大。
孩子小还没有危险意识,做父母的要多操心,把危险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1、各种药片、药水及纽扣、圆形小电池等最好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孩子误吞
2、最好不要给3岁以下的幼儿吃炒豆、瓜子、果冻、榛子、松子、蚕豆等食物,如一定要吃,也要将食物弄成很小的碎块后再喂。
3、超强吸水聚合物,可以理解为吸水后体积会扩大数倍的细小物体。国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水宝宝“,吸水后可膨胀变大5-19倍,多被用来当成多肉植物的培养土。
儿童误食这类超强吸水聚合物之后必须立即取出,否则有引发肠梗阻的危险。
4、塑料袋、垃圾袋等要收起来,防止孩子拿到后套在头上玩耍导致窒息。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不要沉溺于玩手机等情况,要时刻注意孩子突然半天不做声的情况,要知道,“默不出声,必然作妖”。
误服异物怎么办?首先判断进的部位,呛入气管的话,医院。所以只要孩子有咳嗽,医院去检查排除,一般胸透即可。
对于家长而言,难点主要集中在发现孩子的异状上。大多数误吞异物至食管的儿童并无症状,少数表现为拒食、吞咽困难、流口水或呼吸道症状(包括哮鸣、喘鸣或窒息)。如果异物到达胃部和肠道,更是可能什么症状都没有。
如果孩子暂时没有什么不舒服,且能确认吞咽物品并不危险,则可以适当延迟干预时间(但不要超过24小时),期待自行排出。注意不要自行催吐,以免造成额外的食管损伤。
家中有宝宝的家长,一定要将家中的硬币、扣子等小件物品摆放好。由于宝宝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以及对“食物”的好奇心,很容易误食此类物品。平时一定要多注意观察宝宝,如果发现有什么异常反应,医院咨询和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