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玩具的包装上会有警示:“对于儿童,必须在成人监督下使用”“不要让孩子任意把玩小附件,以免误食而造成窒息危险”。大多数人对此类标识习以为常,但是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警示,是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孩子会将什么东西塞进嘴里,甚至不慎进入气管。
医院呼吸内科收治了多位气管异物患者,有各种意想不到的东西“误入”。据呼吸内科医生郭丽华说,曾在患者的支气管中取出牙齿、花生、扣子等异物,多见于少不更事的孩子。最近,一位28岁的男性因咽部不适来到呼吸内科就诊,本以为只是咽炎,最后竟于纤支镜下在其支气管中取出一个“潜伏”10多年的圆珠笔帽。
十几年前误吞笔帽咽部不适1年多
日前,28岁的小王来到医院,刚到呼吸内科,就面露焦虑不安神情,反复诉说这1年来,自己总感觉咽部不适,有憋闷感,但又无明显咳嗽、脓痰。其间,小医院求诊,均被诊断为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让他非常苦恼。
呼吸内科张炜医生接诊后,建议小王先做肺部CT检查,再进一步寻找病因。影像学结果显示,小王右下肺支气管处有一高密度影,张炜立刻安排他做纤支镜检。果不其然,在镜下右下肺前基底段部位,发现一团浓稠的白色分泌物外裹一圈不明性状的异物。
于是,张炜反复追问小王病史“是否吸入过异物”。小王回忆自己有2次误吸异物的可能性:一是幼儿时,总喜欢咬圆珠笔管,可能无意间吸入笔帽;另外就是1年前食用田螺时呛食过。
于是,张医生有了基本判断,做好镜下冷冻处理取异物的准备。术中,张医生试探性钳取到异物边缘,幸好异物较为松动,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是很紧密,便小心翼翼地将异物取出,原来真是一枚圆珠笔帽。手术结束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连声向张医生道谢。
气道异物治疗利器:纤支镜检及介入操作
医院呼吸内科已实施多例纤支镜下取支气管内异物。遇到此类患者时,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其是否有误吸病史,判断是否存在气管异物情况,并详细了解异物的性质。
呼吸内科郭丽华医生说:“气管内异物配合影像学得出诊断并不难,但不同异物的性状直接决定了钳取术的风险程度,以及需要动用的介入手段。对气管、支气管异物及时而正确的诊断,关系到患者的安危。有明确异物吸入史及典型临床症状者,诊断较为容易,但对于不能清楚说明异物吸入史、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诊断则比较困难。”在临床上,影像学检查只会发现某种高密度性状的异物,这时,纤支镜检可借助影像学定位更直观地发现异物所处部位以及性质,从而评估镜下介入操作的治疗手段。
气管异物是呼吸科常见急症,各种异物产生的组织损伤不尽相同,如果不及时取出,轻则肺不张、呼吸道感染,重则窒息死亡。对于临床中久咳或其他呼吸道久治不愈的患者,均可借助纤支镜这把“利器”来明确诊断及介入手段辅助治疗。
警惕异物“入侵”误食异物这样家庭急救
孩子比较好动,好奇心强,同时认知能力比较差,有时候抓住小物件,比如硬币、扣子、笔帽等,二话不说就放进嘴里。有的孩子喜欢在吃东西的时候一心二用,一边玩一边吃,甚至在啼哭时嘴里还有食物,这些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气管异物的发生。
在此提醒各位家长们,气管、支气管异物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异物种类、位置及气管阻塞程度等有关。如果孩子不慎将异物误吸到气管中,家长应立即诱导孩子将其吐出来或及时送医,行气管内异物取出治疗。
如果没有导致缺氧,还可以咳嗽,那么就让孩子多咳一咳,争取把异物咳出来;如果孩子实在咳不出来,就要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帮助孩子把异物从气管中排出去。
当3岁以上孩子被食物噎住时,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具体操作方法为:从背后抱住孩子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其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图文:储洁雅段婷婷
编辑:刘立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