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FirstAid
《智子行动——急救合集》来啦~
本合集将与大家共同学习我们身边常用的急救技能,包括:海姆立克法、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外伤止血等。
我国常见急救技能普及率低,往往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因此也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相关基本急救技能,以备不时之需。既救自己,亦救他人。
一
海姆立克法
想必大家在吃东西或喝水时都有被呛到的经历,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咳嗽的反应机制将异物咳出。
研究统计,气道异物阻塞致死案例中,以老年人和儿童居多,青壮年主要伴随外伤、乙醇等因素作用[1]。老年人、婴幼儿、醉酒者咳嗽反应不太灵敏,从而极易因为异物堵塞气道而导致窒息身亡(果冻等零食不适宜3岁以下儿童食用,你妈叫你好好吃饭别说活都是有道理的)。
图源:GIPHY
气管异物梗阻的临床表现为:患者突然无法呼吸和说话,面色发绀,躯体蜷缩,可有惊恐表情。此外,当患者被异物哽噎时,会用双手抓住自己的脖子以示意被哽噎情况,这种动作被称为“Heimlichsign”(海姆立克征象),其用来判断异物哽噎有%准确率[2]。
海姆立克急救法法,也叫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HeimlichManeuver),是由美国胸外科医生亨利·海姆立克(HenryHeimlich)发明。
其机制是通过对腹部施加压力,从而引起膈肌快速、短暂上移,胸腔压力突然增加,致使肺部残余气体迅速呼出,最终将异物从气道排除。
正确有效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现场及时抢救异物梗阻气道导致窒息的有效方法。
新闻也多次报道因采取及时有效的海姆立克法而救助了众多异物阻塞气道窒息患者的事件。但我国公民对于该急救法的的了解熟悉程度仍较低,向公众普及海姆立克法十分有必要[3]。
如何正确有效的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呢?
我们将从对意识清醒的成人、婴幼儿、孕妇或肥胖者、意识不清者四类群体的急救以及自救方法来说明。
意识清醒的成人
判断并拨打急救迅速判断患者是否被异物梗阻,参考上诉,确定后立即指定一名现场人员拨打急救电话;
图源:有来急救百科APP
施救:让患者站立,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采取前腿弓并置于患者两腿间、后腿蹬的姿势站稳,施救者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使患者前倾;施救者一手握拳,拳眼(拇指方向)放在患者脐上两横指(以患者手指为标准)上方,另一只手包住拳头,然后用力向患者的后上方连续、快速冲击,直至异物吐出。
图源:有来急救百科APP
2.婴幼儿
判断并拨打急救电话;
施救:施救者一只手固定患儿头部(注意不要压迫患儿气道),使其面部朝下,靠在施救者大腿上,保持头低脚高位,用另一只手掌根部连续叩击患儿肩胛骨连线中点5次。然后将患儿面部朝上,依然保持头低脚高位,检查异物是否吐出,若无排出,则立即用食指和中指向患儿两乳头连线中点,朝后上方方向按压5次。反复交替上述步骤,直至异物吐出。
图源:有来急救百科APP
3.孕妇或肥胖者
判断并拨打急救电话;
施救:方法同,但按压点为胸骨下半部分(大概在两乳头中点连线处)。
图源:有来急救百科APP
4.意识不清者
判断并拨打急救电话;
施救:让患者平躺,开放患者呼吸道(清除口腔异物,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施救者骑跨在患者大腿根部外侧,一手掌跟置于患者脐上两横指(患者手指为标准)处,另一手与其交叉重叠,然后用力向患者的后上方连续、快速冲击,直至异物吐出。
图源:百度图片
5.自救,当发生异物堵塞气道,而四周无人时
患者一手握拳,拳眼(拇指方向)置于脐上两横指处,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双手用力向后上方连续、快速冲击,直至异物吐出。或借助物体如:椅背、水槽边缘、扶手栏杆等,稍弯腰,用物体边缘压迫自己上腹部,向后上方连续、快速冲击,直至异物吐出。
图源:有来急救百科APP
Tips:
施救方法正确有效,尽量避免操作不当导致肋骨骨折,胃破裂等不良后果发生;
不论异物是否取出,医院就诊;
不可使用饮水、喂食、拍背等方法企图使异物顺下去;
进餐时不说话、嬉笑打闹,细嚼慢咽,避免婴幼儿食用体积过小、果冻类食物。
Heimlichsign:海姆立克征象
HeimlichManeuver: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
图源:电源《人在囧途》片段,王宝强饰演的角色用海姆立克法救助一位被枣核阻塞气道的老太
最后极力向大家推荐APP,上面细致、全面地介绍了众多急救知识,通俗易懂,图文+视频解析十分直观,是学习急救知识很nice的软件!
参考文献:
[1]倪自翔,易旭夫,刘敏.气管异物及急救方法的法医病理学探讨[J].华西医学,,30(08):-.
[2]HeimlichHJ.TheHeimlichmaneuver:preventionofdeathfromchokingonforeignbodies[J].JOccupMed,,19(3):-.
[3]高林,刘德华,杨新芳,王庆华.社区居民对海姆立克急救法认知现况的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37(14):-.
点击蓝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