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成功后,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是否位于气管内,二是插入多深算合适?
关于导管位置确认,高级的技术,比如FOB,视频喉镜直接看到管子进入,就不谈了。一般条件下可用下列方法:
一:金标准——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和数值。
二:导管内随着呼吸有规律性的水雾,如果插入食管则有雾气也没有随呼吸的规律运动。
三:听呼吸音,同时要听上腹部对照,只有肺部呼吸音强,上腹部有微弱传导音才对。
但是听呼吸音,也不能只是在上胸部听,应该更注重听肺泡音,气道内的呼吸音比较容易传导,即使插入一侧主支气管也往往可以双肺都听到呼吸音,但是肺泡音肯定是听不到。
(1)肺泡呼吸音特点:呈叹息样或柔和吹风样“fu-fu”声,。以乳房下部与肩胛下部最强,肺尖与近肺下缘区域较弱。
(2)支气管呼吸音特点:呈“ha”的音响,吸呼之间有短暂间隙
四:如果是保留自主呼吸的插管,在管子外口接一个儿童吹的玩具哨子(需要配置一个接头),病人呼气可有响亮的哨鸣音。
关于插入多深的确认,气管插管的深度应该是导管尖端在隆突上大约3~4cm位置(成年人),过深则可能因某些原因向内移位进入支气管,比如腹腔镜妇科手术时气腹挤压膈肌上移,有人发现最多可能移位3~5cm。过浅气囊可能卡在喉室内造成损伤,也可能因头颈转动或屈曲导致管子滑出声门。因此深度定位要考虑手术中是否移动病人的头颈位置,是否影响膈肌的位置等。对于没有这种问题的病人,可能问题不大。
定深度FOB是最好的,不谈。影像学(拍个片子)也很好,但是一般不会用。其他技术目前没有非常精准的方法,可用下列方法:
一:按照身高粗测,有很多的办法,比如用管子沿着病人的面部测量大约定个长度,或者鼻尖到耳垂的距离再加其一半长度等等,这样的测算,大概是男性以为中间值,插入23cm左右。女性以为中间值,插入21cm左右。
二:根据头面部的解剖学数据,按照一些公式算一下。这种方法好像有点傻,基本没有人用。
三:用个体的眼睑裂到胸骨上切迹的间距作为每个个体自身的实际插管深度。
病人不垫枕头水平卧位,闭眼,用尺子测量上述间距的长度。然后插管,固定相应的位置后,用FOB观察导管的尖端与隆突的距离。发现这个长度作为标尺,管子尖端距离隆突大约在3~4cm。
四:针对小儿适用。小孩子的身高也应该与其体表的某些解剖标志的数据成比例,是否也适合上述方法我没有做观察。由于即使是相同的年龄,孩子的身高也差异甚大,因此应根据每个孩子的自身情况决定插管深度。对于幼龄儿童,由于气管长度较短,管子移动很容易脱管或进入支气管内。有人提出,插管后有意先插入过深到一侧支气管内,然后一边听诊呼吸音,一边后退管子,当听到双肺呼吸音对称时再退出1~2cm(根据身高)即可。
本文来自丁香园论坛,系战友xiuph原创。
丁香园麻醉时间发布麻醉临床实用资讯,
每天下午与您不见不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