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疫情严峻,调查显示,在门急诊,除发热门诊、呼吸科门诊外,耳鼻咽喉科也是高危科室。耳鼻咽喉科的危险1、接诊患者的特殊性耳鼻咽喉科有大部分患者是以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前来就诊。这些症状和流感的症状有重叠、有相似。可能夹杂着一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轻症患者,这些患者可以不发热。单纯问诊和简单检查,医生无法识别。2、医生检查方式的特殊性耳鼻喉科检查过程,医生和患者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患者必须摘掉口罩接受咽喉部及鼻腔的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所产生的飞沫,能携带病毒喷溅到1~2米远的距离。这些飞沫会污染医生的头面部。3、耳鼻喉科专科检查、治疗可导致空气传播的可能鼻内窥镜检查,会刺激鼻腔粘膜,导致打喷嚏的情况。喉镜检查,镜子会触碰到咽喉部粘膜,诱发患者的“咽反射”,导致不由自主的咳嗽、干呕和哈气。雾化治疗,病人呼出的带病飞沫可能在室内从四面八方进入口罩边缘的缝隙,进入呼吸道,传染给同室其他人。4、耳鼻喉科检查中用的物品污染都会造成感染飞沫、空气、患者的手接触,都会导致病毒停留在环境中的各种物体表面。如医生的双手、检查用的设备、桌面,椅子,门把手等。所以,耳鼻喉诊室,可能因为患者本身的症状或者检查诱发的喷嚏咳嗽干呕和哈气等,成为病原体交叉感染的高危场所。医护人员防护???1、目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发布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务人员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职业防控建议》[8]为依据,对耳鼻喉科门诊常规查体及病房诊疗操作推荐防护标准如下:①前鼻镜检查,额镜下口咽部检查:应要求至少达到二级防护标准,即: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外科医用口罩或防护面罩、防护眼罩、工作服外加套一次性防护服或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一次性乳胶手套。②鼻出血止血、门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换药,抽鼻腔填塞物,咽瘘换药,气道开放术后伤口换药:因存在体液喷溅风险,则应做到三级防护,即: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9]。诊疗过程中,除了防护装备到位,每一个在岗医务人员更需要时刻牢记防护流程,强调防护意识的增强。任何一个人、一个细节的失误,都可能满盘皆输。医务人员要做到检查每位患者前后均进行手消毒。终末诊疗结束后,可行鼻腔冲洗,流水漱口,全身清洁,耳道用75%酒精棉签擦拭消毒[8]。③鼻咽喉内镜检查,因其检查环节会由于患者的呛咳、喷嚏、恶心等造成大量气溶胶,具有极高的传染性疾病控制风险。在内镜清洗消毒的过程中,同样容易对医护人员造成感染。参考倪晓光教授的《疫情期间鼻咽喉镜检查的防护建议及操作流程》[7]我们建议需采取以下严格的防控措施:a.需严格把握内镜检查适应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地区应尽可能避免鼻咽喉内镜检查。在没有充分防护的条件下,建议暂停鼻咽喉内镜检查。对确实因病情需要的急诊和危重病患者,在间接喉镜或前鼻镜下不能满意窥视及操作并且不宜推迟诊疗的情况下,如隐匿的咽部异物、影像学下高度疑似肿瘤、难治性鼻出血等,建议先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初步筛查,推荐行胸部CT检查,若无可疑迹象,可考虑在充分防护的情况下进行检查操作,并告知患者存在感染的潜在风险。接诊患者时需详细询问有无发热病史及流行病学史并予以记录,如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及时上报,医院和严格三级防护下进行操作。b.内镜操作及清洗消毒均为三级防护,防护要求:穿戴防护服外加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和/或防护面屏、双层一次性医用手套、一次性长筒鞋套,必要时需戴全面型自吸式过滤式呼吸器或动力送风呼吸器。c.减少患者恶心及咳嗽反应,充分麻醉满意后,选择经鼻快速完成鼻咽喉内镜检查及活检操作,此时患者可佩戴口罩遮住口腔,如过程中患者出现频发喷嚏或咳嗽、吐痰等表现,要求在该患要求在该患者检查结束后立即对房间进行紫外线消毒15分钟之后再进行下一个患者的检查。d.实行内镜检查预约制度,减少诊室人员聚集,实行单人全流程完成检查后再继续下一个患者的检查流程,控制检查的间隔时间大于10分钟。2、重视疫情下急诊手术指征的严格把控和防护流程:①严格把控急诊手术适应证:出于对疫情防控的需要,首先迅速对急诊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如果存在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如急性喉梗阻、气管异物、威胁生命的头颈部外伤等,应立刻进入绿色通道手术流程。一般急诊手术患者仍应常规接受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各项筛查之后,方进入常规手术流程。其中包括:食管异物、儿童耳鼻咽喉异物、耳鼻喉头颈外科范围内各种需要外科干预的外伤、需要切开引流操作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炎症性疾病、复杂鼻出血处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范围内由于炎症、肿瘤等因素可能造成重要器官功能受损需要手术干预的病例等。②-nCoV防控期间耳鼻喉急诊手术患者分诊流程(图2):对疫情期间需接受急诊手术的患者,为了更好地保护医护人员、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同时对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救治,参考国内其他单位发布的操作规范与流程,我们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与麻醉科积极协作,制定了疫情期间急诊手术的流程,力求使其更加规范、高效、安全。需要强调的是,由于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症状不典型,甚至可能在术前筛查中漏检,因此我们格外要求对于疑似病例和术前无-nCoV感染证据的手术患者,术后仍需再次行胸部CT和/或-nCoV核酸复查,并密切追踪结果。③对全麻急诊手术进行分类管理。a.头颈部外伤清创缝合及切开引流术:至少做到二级防护,在常规手术基础上带护眼罩,N95口罩,双层外科手套,术区活力碘消毒之后再加用75%酒精消毒。b.消化及呼吸道腔镜手术(食管异物,气道异物,鼻出血):需穿戴防护服外加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和/或防护面屏、双层一次性外科手套、一次性长筒鞋套,必要时需戴全面型自吸式过滤式呼吸器或动力送风呼吸器。c.气道开放手术:属于产生气溶胶的高风险操作,需在负压层流手术间完成,同上需严格三级防护,戴全面型自吸式过滤式呼吸器或动力送风呼吸器。如全麻插管下改气管切开,需麻醉医生配合,不仅要使自主呼吸停止,而且挑开气管环前壁前一定要先关闭呼吸机暂停辅助通气。插入气管套管,套管球囊打气,呼吸管路连接密封后,才能打开呼能打开呼吸机辅助通气。喉梗阻等无法气管插管,需局部麻醉下气管切开时,在切开气管环之前,可面罩密闭给氧同时阻挡口鼻飞沫溅出,在挑开气管环前壁前一定要严格止血,在麻醉医生配合用肌松药使自主呼吸完全停止后,再置入气管套管,以免咳嗽喷溅污染。耳鼻咽喉喉常见病的处理耳病:外耳常见病:先天性外耳闭锁、外耳炎症、耵聍栓塞;中耳常见病:中耳炎、鼓膜穿孔、耳硬化症、乳突炎、胆脂瘤;内耳常见病:先天性/遗传性耳聋、噪声性耳聋、老年性耳聋、药物毒性耳聋、美尼尔氏病;蜗后病变:突发性耳聋、平衡感觉失调、单侧耳聋、语言理解困难、听神经瘤及耳鸣。鼻部常见病:鼻炎:有急性、慢性、萎缩性、干酪性;鼻变应性疾病:变应性鼻炎、鼻息肉、鼻息肉病;鼻出血;鼻窦炎;鼻囊肿。咽喉部疾病: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打鼾、声带息肉、咽喉炎、急慢性喉炎、声带小结、腺样体肥大等。耳鼻喉常见的疾病就是以上我们说的这些。虽然这些疾病都是小病小疾,不过发作时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些许的不便。在此提醒耳鼻喉有病症的患者,除非是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鼻出血,外伤需缝合,咽喉部异物,食道异物等急症,一般的慢性鼻炎,咽喉炎等疾病,如果症状并未严重到影响生活,可以先采取观察或者用自已有的药物控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ingsr.com/sggzzz/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