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幽门梗阻病因
肠梗阻病因
脑梗阻症状
肾梗阻症状
食道梗阻症状
食管梗阻症状

气管导管外放置Coopdech支气管阻塞

雷晓鸣1 镇路明1 熊虹飞1 孟丽华1 蒋文军1 郭亚乐2 张珍妮1

1西安医院麻醉科;2西安医院小儿内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40(10):-.

DOI:10./cma.j.issn.-..10.

ORIGINALARTICLES

本研究以拟于胸腔镜下施行肺部分切除术的先天性肺囊肿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气管外放置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和单腔气管导管的应用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择期行肺部分切除术的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的患儿分为Coopdech支气管阻断器组(C组)和单腔气管导管组(E组),每组20例。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C组患儿气管导管外放置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进入患侧,E组患儿将单腔气管导管置入健侧。观察肺萎陷程度,记录肺萎陷优良率和肺萎陷时间。记录两组患儿双肺通气5min(T1)、单肺通气20min(T2)、单肺通气40min(T3)、单肺通气60min(T4)时MAP、心率、PaO2、PaCO2及气道压力(Paw)变化。记录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比、体重和AS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肺囊肿部位、数目和大小比较

两组患儿肺囊肿部位、数目和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单肺通气后肺萎陷优良率和肺萎陷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术侧肺萎陷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肺萎陷时间明显长于E组(P<0.05,表1)。

2.4 各时点MAP、心率、PaO2、PaCO2和Paw比较

两组患儿各时点MAP、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1时PaO2、PaCO2和Pa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T2、T3和T4时PaO2明显高于E组(P<0.05),PaCO2、Paw明显低于E组(P<0.05,表2)。

2.5 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

C组患儿的首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E组(P<0.05),插管时间明显短于E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组(P<0.05);两组患儿单肺通气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 论

本研究首先比较了C组气管导管外放置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和E组放置气管导管的首次插管成功率,结果显示C组远高于E组。原因是E组患儿在放置单腔气管导管时,由于右侧支气管比左主支气管短、粗而直,故插入右侧支气管较易,但是右肺上叶开口和隆突距离很短,气管导管位置过深或者套囊容易堵塞其开口,造成首次插管成功率低,需反复调整位置及多次听诊来确定导管最佳位置。而左侧支气管由于解剖原因,更需要较多时间反复试行插管和听诊才能确定位置,而在此期间,往往会发生低氧血症。而C组患儿虽然要经过放置阻塞器和单腔管两个步骤,但由于Coopdech阻塞导管前端3cm呈°弯曲,有利于引导阻塞器进入目标支气管,因此插管成功率较高,插管的难易程度相当于普通单腔管,所以插管时间亦较E组缩短。本课题组在使用单腔气管导管插左侧支气管时,助手在患儿颈部将气管向右侧牵拉,以减少左侧支气管与气管纵轴的夹角,利于导管进入左侧支气管。

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术侧肺萎陷优良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侧肺萎陷的时间比较,E组明显短于C组,原因是Coopdech阻塞导管远端的排气孔太过细小,术侧肺含气短时间很难排除干净。本课题组采取用50ml注射器负压抽吸,加快肺内气体的排出,有一定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E组患儿在T2、T3和T4时Paw均明显高于C组,其原因可能是单肺通气时,C组气管导管的末端依然位于隆突上气管内,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占据单腔气管导管的内径较小,对气道压力的影响很小。而E组单腔气管导管则进入健侧支气管,在单肺通气时,有效的气道内径较C组明显减少,而气道阻力和气道内径的4次方成反比,因此E组的气道压明显增加。从而E组的PaCO2升高更为明显,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C组患儿在T2、T3和T4时PaO2明显高于E组,可能是单肺通气后,C组的气道压明显低于E组,而较小的气道阻力有利于术侧肺血流向健侧肺的再分布,从而减轻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提高氧合。

本研究对两组患儿的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和清醒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单肺通气时间和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手术过程中,术侧肺常常需要膨肺,C组利用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进行膨肺时,仅需要封闭阻塞导管近端的吸引开口,抽出其套囊内气体,即可进行膨肺,而E组患儿则需要将单腔气管导管退至总气道,充分吸引后,进行膨肺,然后再重新置入目标支气管,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导致E组手术时间延长。

两组患儿都顺利地完成了肺部分切除手术,术中、术后无严重低氧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其中E组有1例患儿T4后PaO2逐渐下降,低于60mmHg,SpO2小于90%,遂嘱术者停止手术,钳夹囊性病变的分支支气管开口,将导管退至主气管内行双肺通气,充分吸引后,缺氧迅速改善,调整气管导管位置再行单肺通气。

综上所述,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导管外放置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具有较高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较短,能提供较好的术野和通气效果,对患儿的生理干扰也较小。对于婴幼儿胸腔镜手术是一种良好的单肺通气技术。

如果您对本文感兴趣,可登录我刊投稿系统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ingsr.com/sggzzz/493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