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暑假来临,加强儿童“防溺水”安全教育就会变得任重道远。央视新闻频道有一条公益广告曾经播出了好多次,提醒孩子要远离溺水危险↓↓↓
△儿童防溺水公益宣传片
防溺水“六不要”
让孩子远离溺水危险,除了学校与家长加强监护外,也要对儿童做好安全教育。教育部门提示,防溺水“六不要”要牢记: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急救专家提示,如果不是专业人员,碰到溺水者后不要贸然入水,距离较近的话,可以通过抛绳子、衣物进行救援,距离较远可乘坐船只。最忌讳的是多人、手拉手在岸边救援。水边情况复杂,人的握力有限,一旦脱手,其他人都会被水冲走。
“防溺水”知识,这节必修课应该补上!
救命时刻,我们应该怎么做?将患者救上岸后,要让溺水者头朝下,清除口鼻堵塞物,倒出呼吸道内积水后,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切记不要进行掐人中、控水等行为。溺水抢救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溺水急救,关键在一个“早”字。
错误急救方法,救不了命还害命!
“控水法”急救可不可取?专家指出,不能对患者进行控水。控水,已经成为溺亡抢救成功率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控水会造成胃里食物返流,气道异物窒息死亡,抢救延误。肺里的水不能简单地控水,就像海绵一样吸满了水使劲甩,不可能通过控水控出来,只能做心肺复苏。不要按压人中穴,会加重舌根气道梗阻。
溺水心肺复苏术
保持气管通畅:取出口内异物,清除分泌物。用手推前额使头部尽量后仰,同时另一手臂将颈部向前抬起。
口对口呼吸:施救者用一手捏闭患者的鼻孔(或口唇),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或鼻)内吹气,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建立人工循环:施救者以一手掌根部置胸骨下1/3至1/2处,双手重叠,手掌根部与胸骨长轴平行,双肩及上身压力置于手掌根部,垂直地向胸骨按压,压力大小使胸骨压下3.5~5cm为宜,然后迅速放松压力,但手掌根要保持在原位置,按压有节奏、压力均匀且不中断。
注意事项:
1、挤压力要合适,切勿过猛;
2、挤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且挤压与人工呼吸次数比例为5:1,即按压胸部五次,停一下,口对口吹气一次。
现场急救是否及时有效,直接关系到溺水者的生命安危。然而当下我国的急救教育还是比较缺乏的,许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确急救,很可能贻误了救人的最佳时机,酿成悲剧。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补上“防溺水”知识这节必修课。
相关链接
阳光保险客户节,都有哪些服务升级啦?
民航新规:国内航线不能用护照坐飞机
车主注意!车窗被插“名片”可能让你损失上千元!
让人们拥有更多的阳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