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现场
本次培训王主任通过理论培训,刘老师示范操作的方式进行。帮助老师了解成人与幼儿的关于心肺复苏(CPR)、气道异物梗阻、外伤、骨折等相关伤害的急救应急救护知识。刘老师的培训形式生动,通俗易懂,内容贴近实际需求,让老师们扎实的学习和掌握了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方法。
理论培训示范操作海姆立克急救法
原理:
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刘老师示范讲解幼儿气道异物梗阻处理方法
一岁以上幼儿与成人的气道异物梗阻处理方法:
施救者双脚前后分开,站在病人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患者双腿左右稍分开,稍弯腰,低头)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另一手抱住拳头,放置于患者的脐两横指位置,双手急速冲击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5次为一个循环,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对于气道异物梗阻昏倒人员的急救方法:
如果发现病人意识不清卧位在地,或是病人在站立不便于操作者进行施救时,取患者于仰卧位,首先开放病人的呼吸道,然后救护者骑跨在病人大腿外侧,一手以掌根按压肚脐与剑突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掌覆盖其手掌之上,进行冲击性地、快速地、向前上方压迫,反复至呼吸道异物被冲出。检查口腔,如异物已经被冲出,迅速用手指从口腔一侧勾出。呼吸道异物取出后,应及时检查呼吸心跳,如无,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心脏复苏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最关键手段,指在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其目的是使心脏、肺脏恢复正常功能,以挽救生命。刘老师向大家讲解了心肺复苏等相关理论知识并由吴夫人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流程,强调了在操作中应注意的要点。早期识别、呼救1.发现患者“无反应、无呼吸”,让旁人拨打急救电话,立即对患者进行抢救。
2.抢救前确保抢救环境安全,记好抢救开始时间。
3.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
判断方法:轻轻拍打患者双肩,在患者左右耳边高声呼唤“喂,你怎么了?”如无反应说明意识丧失。
4.无呼吸----呼吸停止或者叹息样呼吸。
判断方法:耳朵贴近患者鼻部,眼睛平扫患者胸廓,如无呼吸及胸廓起伏则为患者无呼吸。
5.判断时间5~10s。
立即徒手心肺复苏
现场急救人员发现心搏骤停者后应立即开始CPR,如在专业医疗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前,救护人员就已经开展CPR,生存率会成倍增加。1.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上。
2.按压胸骨下1/2或乳头于前正中线交界处。
3.按压时上半身前倾,双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下1/2部,然后两手掌根重叠,手指离开胸膛,双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借助上半身的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膛。
4.按压频率~次/分钟。
5.按压深度5-6cm,下压与放松的时间基本相等,放松时应让胸廓充分回弹。
6.每2分钟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秒内完成。
开放气道:
1.开放气道,去除口腔内异物。如无颈部损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下颌,另一手用食指将异物钩出。
2.用一手按压病员的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置于下颌骨部分向上抬颌。使下颌角、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患者鼻孔朝天)。
人工呼吸:
1.开放气道,用按于前额手的食指和拇指捏紧患者鼻孔。
2.吹气前把患者的口完全包住。
3.向患者口内吹气持续一秒钟,使患者胸廓略微抬起即可。
4.抬头唤起,松开患者口鼻,再以同样的方法吹第二口气。
5.吹气时停止按压,吹气频率10~12次/分钟。
6.按压—通气比例为30:2。
刘老师耐心指导老师们进行操作,规范按压手法和位置,向老师们提出了一些操作要领。
通过本次专题培训,有效提高了我园教师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意识,丰富了基本意外伤害事故急救知识和技能,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幼儿园常见发生的意外事故
跌倒碰撞
蹭破皮肤后应先观察幼儿伤口的深浅,若伤口较浅仅仅蹭破了表皮,只需将伤口处的泥沙清理干净即可。如果伤口较深有出血,应该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并用酒精消毒伤口,处理后无需包扎。若伤势较严重,医院治疗。
头部跌撞伤:注意观察意识情况,问答有无反应,有无剧烈头痛、头晕、呕吐、嗜睡等。医院。
踝关节扭伤
(1)抬高患处
(2)冰敷处理
(3)包扎(受伤24小时内忌热敷、按揉肿胀部位,否则加重出血和肿胀,热敷一般在24-48小时内为宜。)
骨折
如果已发生或怀疑发生骨折,应根据情况选用约30厘米长的木版或硬纸板分别放置在受伤的踝关节两侧,并在受伤部位加放棉垫、毛巾或衣物等,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两块木版或硬纸板上下两端分别固定牢固,医院处理。
呼吸道异物堵塞
1.鼓励孩子咳嗽
2.拍背法---让小儿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使小儿咯出异物。
3.催吐法---用手指伸进口腔,刺激舌根催吐,适用于较靠近喉部的气管异物。
4.海姆立克急救法。
儿童“海姆立克”急救手法如果是儿童(1~8岁)发生气管异物哽塞,其海姆立克法要领和成人同。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以大拇指侧与食指侧对准患者的肚脐和剑突之间的部位,具体在肚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鼻出血
首先,稳定儿童的情绪,安慰他不要紧张,安静地坐着。成人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其鼻翼5~10分钟,让儿童略低头,张口呼吸,吐出分泌物,防止血液咽入胃肠引起不适。也可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前额和鼻部,使末梢血管遇冷收缩而止血。经过上述处理鼻出血仍医院。鼻出血停止后,让儿童保持至少30分钟安静活动,避免擤鼻涕和剧烈活动。
烧烫伤
尽快用凉水冲洗患处至少5分钟,以降低温度,减少皮肤损害,然后用干净的医院,不要自行涂抹任何药膏,也不要挑破水疱,以免影响进一步治疗。严重烫伤时皮肤与衣服粘连,用剪刀剪去未粘连部分,粘连部分不能拉。
高热惊厥
处理方式:
①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使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分泌物,必要时用口吸出,以防窒息,托起下颌,头向后倾斜,防止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
③解开衣领,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但如果病儿牙关紧闭,无法塞入毛巾,不可硬撬。
④移开周围的玩具,用你的手伸到儿童头下面或用毛巾、毯子、衣服保护儿童的头部。
⑤立即测量体温,如有高热,立即降温。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⑥医院治疗或拔打。
作为老师心疼孩子受伤,老师们武装自己,不断学习,拼尽全力减少集体生活中的意外安全事件。幼儿园是实施保育教育的集体场所,在集体教育机构中,幼儿发生意外伤害,很难避免,谁也不能承诺幼儿在园期间不发生任何磕碰意外事件。但是老师会尽最大努力,尽量减少此类事件发生,家园我们应该相互理解,共同支持,一切为了孩子,共同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