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异物梗阻,包括气道部分堵塞和气道完全堵塞,是导致窒息的紧急情况,如不及时解除,数分钟内即可致死亡。
01常见原因成人通常在进食时易发生,而肉类食物是最常见的。
导致气道异物梗阻的诱因有:吞食大块难咽食物、饮酒后、老年人戴义齿或吞咽困难、儿童口含小颗状食品或物品。
特别注意的是,患者呼吸道里的痰液、呕吐物、血块等也会造成呼吸道的梗阻
02识别和处理一、气道部分堵塞病人有通气,能用力咳嗽,但咳嗽停止时出现喘息声。此时,救助者不宜妨碍病人自行排除异物,应鼓励病人用力咳嗽,并自主呼吸,但应守护在病人身旁,并监视病人的情况,如不能解除,立即呼叫。如病情加重,处理方法同气道完全堵塞。
施救方法:咳嗽法+拍背法
二、气道完全堵塞病人不能讲话,无法咳嗽,无法呼吸,可能出现面、唇青紫,并出现痛苦的表情和用手掐住自己的颈部,患者的拇指和示指往往形同英文字母V,这就是所谓的“窒息痛苦表情”。对此征象必须能立即明确识别。此时可以询问病人是否被异物噎住,如果病人点头确认,必须立即救助,帮忙解除异物。
施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可理解成用“剪刀石头布”来“顶你个肺”
图片源于网络
03紧急施救-海姆立克急救法一、成人或1岁及以上的儿童
视频来源:
广医二院自救:自行腹部冲击法
病人一手握拳,拳手拇指侧放在自己的腹部,位于肚脐上2横指;
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腹部5次;
如果不成功,病人应快速将上腹部抵压在一个硬质的物体上,如椅背、桌沿、走廊护栏等,用力向前反复冲击腹部,直到把气道异物排出。
意识清晰者:立位腹部冲击法
病人取立位或坐位,施救者站在或跪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
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侧放在病人腹部,位于肚脐上2横指;
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冲击病人的腹部5次;
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如病人变得没有反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意识不清者:卧位腹部冲击法
将病人放置于仰卧位,使头后仰,开放气道。
施救者以双膝骑跨在病人的髋部;
用一只手的掌根置于上腹部(不能触及剑突),另一只手交叉重叠之上,借助身体的重量,向上、后方用力冲击病人的腹部6-8次;
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如病人变得没有反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妊娠后期或过度肥胖者:胸部冲击法
施救者站在病人身后,把上肢放在病人腋下,将胸部环抱住;
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侧放在病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后冲击病人的胸部5次;
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如病人变得没有反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二、1岁以下的婴儿
视频来源:
广医二院拍背/冲胸法
施救者取坐位,将患儿俯卧位,置于前臂上,前臂放于大腿上,用手指张开托住患儿下颌并固定头部,保持头低位;
用另一只手的掌根部在婴儿背部肩胛区用力叩击5次;
如异物未能排出,则将空闲的手放于婴儿背部,手指托住其颈部,小心地将婴儿翻转过来,使其仰卧于另一只手的前臂上,前臂置于大腿上,仍维持头低位;
实施5次快速胸部冲击,位置同胸外按压(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如能看到患儿口或鼻中异物,可将其取出;
不能看到异物,则继续重复以上动作,直到异物排出;
如患儿变得没有反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04并发症海姆立克急救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尤其对老年人,因其胸腹部组织的弹性及顺应性差,故容易导致损伤的发生,如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撕裂及出血、肋骨骨折等,故发生呼吸道堵塞时,应首先采用其他方法排除异物,在其他方法无效且患者情况紧急时才能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05注意事项不管异物是否取出,医院就诊;
禁止通过大量饮水或进食将异物强行下咽或催吐,此时应当安抚患者情绪(防止儿童哭闹),且不可随意移动患者,导致异物移位,引发窒息;
行海姆立克急救法,需征求患者或其监护人的同意;
避免盲目使用手指清理呼吸道,除非可以明确的看到异物,才可以使用手指清理。
06
如何预防进食切碎的食物,细嚼慢咽,尤其是戴义齿者;
咀嚼和吞咽食物时,避免大笑或交谈;
避免酗酒;
阻止儿童口含食物时行走、跑或玩耍;
将易误吸入的异物放在婴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不宜给小儿需要仔细咀嚼或质韧而滑的食物(如花生、坚果、玉米花、果冻等)。
▼相关文章▼趣科普
标准动作示范!婴幼儿海姆立克法学起来
趣科普
所有人都要学会!海姆立克法的正确操作
单纯按压式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动画版发布,转存!
声明:
1.如需转载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