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2分15秒
3月12日中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急诊科抢救室真实上演一场现实版的“速度与激情”。
01患者是一名60岁的建筑工人,工作时被重物砸中头颈部,伤后出现颈部疼痛/持续加重的肿胀,医院就诊,并出现病情加重,伴有呼吸困难。工友立即拔打“”,被送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急诊科抢救室。
02当接到患者时,他已经出现意识不清、颈部明显肿胀、皮下气肿、呼吸困难、嘴唇紫绀,面色苍白。唐静和罗杰医生立即判断患者伤后伴有气道损伤,目前已出现气道梗阻、呼吸衰竭,开放气道是救治患者的当务之急,但损伤的气道程度不明确,存在气管插管失败可能,尝试紧急气管插管同时,通知创伤科、五官科、胸外科、ICU等专科抢救室共同抢救。患者迅速出现呼吸心跳逐渐减弱,心率最低降至20次/分,伴意识丧失。医护人员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失败,颈部肿胀导致解剖结构分界不清,患者命悬一线。
气管切开可能是最快最直接最有效的争取抢救时间的唯一可靠办法,抢救小组争分夺秒、合作紧张有序。
气管切开-安置气管导管-吸痰-连接呼吸机,一连串流畅的配合操作,在各位参与的共同努力下2分钟一气呵成,患者呼吸心跳恢复,血氧饱和度95%,心率次/分,意识逐渐清醒起来!
?03“因为患者的气管断裂后,生理气道完整性受损,出血、梗阻、窒息非常容易出现。”该院急诊科主任艾山木表示,如果人工气道不能快速建立,命悬一线的患者随时可能死亡。该患者在插管失败、环甲膜穿刺不能实施,不当机立断采取气管切开术,患者很难被救回。
患者三维重建结果1
三维重建结果2
影像学结果
患者在ICU接受治疗
左右滑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