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幽门梗阻病因
肠梗阻病因
脑梗阻症状
肾梗阻症状
食道梗阻症状
食管梗阻症状

一岁患儿误服药物身亡这样的新闻我不想再

11月13日晚,医院收治了一个1岁多的患儿,这名患儿误服了奶奶的降压药硝苯地平,剂量达到半瓶之多,医院时已经处于休克状态。医生洗胃发现,女婴胃里有大量白色药物碎片,虽然采取了急救措施,但由于送医太晚错过最佳急救时间,医生没能挽救这条生命。在这起悲剧中,女婴本有两次活命的机会,如果家长能够及时把孩子医院,而不是在事发两个多小时后;或者更简单一点,如果把药品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别小看这简单的一步,年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药品安全合作联盟与首都医科医院发布了一份2家医院跟踪5年数据的《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每年有超过名0—14岁儿童因误服药物而死亡,47.9%的家长把药放在随手可拿到的地方,99%的幼儿可以在2秒钟内打开普通药瓶,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孩子容易误吞的不只有药物,医院呼吸科曾经公布过该科三年里,从孩子体内取出的部分异物,包含了硬币、磁铁、钥匙、电池、戒指、纽扣等等,而这些东西基本是每家每户都有的,危险就在身边。不可思议吧,为什么孩子会吃这些东西呢?和成人不一样,小孩子无法把这些东西和吃下去的后果建立联系,就拿开篇女童误服硝苯地平来说,这个药有一层糖衣,小朋友只会把它当作糖果,不会有降压药的概念。我们很多家长在喂药的时候会骗孩子说是糖,这也会误导孩子搞混糖和药。对于大人来说,看到新奇的东西会用五官去研究,而由于发育有限,孩子只能用嘴巴去探索世界,什么东西都会放进嘴巴。还有一点是他们咳嗽反射不完善,一旦异物呛入气管,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咳出来。吞入异物后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后果非常严重。中毒吞服大剂量的药物会导致中毒,大剂量的服用保健品也有中毒风险,比如维生素E糖果。除了药品,还有农药、蚊香液、灭鼠药等。窒息异物进入气管无法咳出可能造成窒息。消化道梗阻、穿孔电池误吞进入食管,会对幼儿食管黏膜造成极大的损伤,如果没有及时取出可造成消化道穿孔、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是死亡。避免发生悲剧最好的办法是预防,该收好的东西一定要收好,我列了个清单。食品类:四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注意花生、瓜子、枣、果冻、樱桃、龙眼、葡萄、多刺的鱼等。这些也要放在小朋友无法触及的地方,不要在幼儿吃东西的时候逗娃,让他们跑、跳、笑。玩具类:购买玩具的时候,要认真检查玩具上那些可能被吞咽的小部件。比较简单的办法是为孩子挑选那些适合3岁或者3岁以下儿童的玩具。要特别注意不要购买磁力珠玩具,比如巴克球。药品类:凡是成人服用的药品或有毒的外用药、农药、老鼠药、灭蝇药,都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最好是放在柜子、抽屉,再加把锁,每次用完后都检查一遍是否放好。其他物品:锐物,如刀具、玻璃、发夹,容易割伤、刺伤,戳伤眼睛。电池,特别是纽扣电池。衣服上的装饰物,比如装饰扣、连帽衫的绳子。硬币、吊坠要装好。一般来说,如果吞入异物会有这些状态■严重的咽喉疼痛。■大量流口水。■呼吸困难。■抽搐。■嗜睡。但也有一些情况需要更精确的检查才能发发现,比如前一段时间一个医生在朋友圈分享的案例:9个月的宝宝反复肺炎3个月,CT提示支气管异物纤维支气管镜下见异物,位于左下叶基底段:作为一个医生,同时也是一位妈妈,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都是既心痛又生气,明明只要生活中多注意一些细节就能避免的悲剧,却因为疏忽导致无法挽回的结果。很多人有幸存者偏差,觉得这一秒没出事,下一秒就是安全的,但娃是承担不了“万一”的,所以,现在就对着清单检查一下“家庭危险品”,多一点细心,就能少一点担心。

~~~~~~

我是新浪微博

徐蕴芸

临床医学博士,儿童心理学硕士,两个孩子的妈

致力于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

徐蕴芸

做好自己,照顾家人,回报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ingsr.com/sggzzz/8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