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怎么办?快来人啊!”5月5日下午3点25分左右,一名男子神色慌张,满头大汗,喘着粗气冲到居委会求助。
经简单询问,该男子居住在金山区高新区朱行居民区辖区内的开乐大街弄6号,家中2岁半的幼子突遭异物卡喉,非常痛苦,需要立刻开具出医院救治。
正在窗口执勤的高新区朱行居民区党总支委员、居委会副主任吴衡一听便立马起身,迅速带上2位同事骑电动车奔往其住处。到男子家中,吴衡一行就发现幼儿脸色发紫哇哇大哭,情况十分危急,家中的家属都围在身边不知所措。
吴衡正在对幼儿进行急救
此时,受过红十字急救培训的吴衡马上想到了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他急忙让大家疏散开来,留出充足的操作空间,并打开所有门窗保持屋内空气流通。让孩子家属将幼儿以趴着的姿势,随后他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手势和力度拍打幼儿背部,一下、两下、三下……“哇”的一声宝宝终于吐出了异物,是半颗葡萄,“出来了!出来了!”孩子家属哽咽着呼喊出声。
“谢谢!谢谢!太谢谢你们了!”孩子奶奶瞬间热泪盈眶,连连拱手道谢。
“婴幼儿包括成人卡喉都是非常危急的情况,尤其是小孩子,一旦卡住,去医院不一定来得及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日常照顾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喂太大块容易滑落的食物。”吴衡耐心地向幼儿家长科普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知识。
疫情防控以来吴衡(右一)一直坚守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5月5日这天刚好是吴衡的生日。自封闭管理驻单位已经一个多月了,吴衡和同事们不分日夜地忙碌于疫情防控工作,守护辖区居民。他已经忘了自己的生日已经悄然来临,今年的生日没有蛋糕,没有仪式,但对于吴衡来说,他收获了一份最可贵最值得纪念的生日礼物,幼儿家属的感谢让他十分感动,他直言救人完全是出于本能,换做任何其他人也会这么做的。
吴衡是“中国好人”称号获得者,金山区第31例、高新区首例二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科普时间
生活中
被食物呛到的情况时有发生
而海姆立克急救法
专门对付食物呛咳
数十年来
拯救了千万人的性命
今天小新就来跟大家科普一下~
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是一名美国的外科医生,通过反复实践,发明了一种腹部冲击法,解除患者的气道梗阻,救治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的患者。这种急救方法后来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称为“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的原理是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
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如果身边有人或者自己发生严重的呛食,
该如何施救或者自救呢?
赶紧看过来!
▼
01针对婴幼儿患者
采取坐姿。1、要让宝宝趴在施救者的左前臂,施救者的胳膊放在腿上,用腿作为支撑。施救者用手托住宝宝的下颌,起到固定和开放起到的作用。让宝宝保持头部略低于胸部的姿态,用右手的掌根部,拍打肩胛中间的区域5次。
2、拍打5次之后,用右手固定孩子的头部,将孩子翻转,注意左手要始终托住宝宝的下颌,起到固定颈椎的作用。翻转后,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婴儿的胸骨下段5次。
重复这两个动作,至异物排出。
有几个细节需要特别注意:
1.把前臂放在腿上,要让腿承重;
2.用掌根部拍打背部,而不是按压;
3.按压胸骨时,手指的方向保持和胸骨平行。
如果是2、3岁或者是更大的孩子发生了呛食,施救者需要在孩子背后蹲下或单腿跪地,使用的手法和力道与成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相同。
02针对成年患者
1、施救者一脚为弓,一脚为蹬(这种姿势最稳定不至于摔倒),让患者坐在自己弓形的腿上,同时,让患者向前90度倾斜,双臂环抱患者;
2、一手握拳,拳头的拇指侧朝内,置于伤者肚脐上方,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用力向后上方冲击,使得腹腔内容上移,迫使膈肌上升而挤压肺及支气管,导致肺内压力瞬间提高,重复操作,直至异物被排出。
03针对孕产妇或过度肥胖的患者
如果孕产妇或者是过度肥胖的人出现了呛食,无法从背后环抱患者,施救者可以使用胸部冲击法。
与一般的海姆立克急救法相同,施救者站在患者的身后,握拳放在胸骨下段,剑突的上方,而不是上腹部。另一只手抱拳,用向上、向内的力量按压胸骨下端。
04自救
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注意事项海姆立克法虽然有用,并不是万试万灵的,切记它不能用于食道异物的紧急处理——因为肺内的气体压力再强也不会经过食管。
在气道异物无法自行通过咳嗽和海姆立克手法排出,持续有呛咳和呼吸困难表现时,医院急诊就医。
海姆立克法无效时引起窒息、意识丧失,立即就地开始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
紧急施救可能就在几秒钟应急的救助方法每个人都应掌握大家赶紧学起来哟~新民眼工作室屠瑜
通讯员
薛晓霞孙佳敏图片
受访者供图
部分综合自人民日报、上海静安红会
编辑
林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