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约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亡而死亡,其中因气道异物堵塞引起窒息而死亡的儿童数约名。近年来由于气道梗阻导致窒息身亡的案例层出不穷:
.月大的婴儿吃软糖卡喉窒息身亡
.5江苏扬州7月大婴儿喂食葡萄噎死
.1广东6岁男孩吃花生噎住窒息身亡
.9湖南益阳4岁男童吃饭时被食物噎死
.1东阳一名5岁男孩吃桂圆窒息身亡
......
那么为什么上述报道案例都是在进食时突发窒息?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相关的上呼吸道解剖结构:
由上图可见我们的气道和食道是相毗邻的,正常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口,防止食物进入食管。但如果一边吃饭一边说话,或者存在吞咽功能受损时容易导致食物误入气道引起窒息。
气道梗阻好发人群
◆常见于婴幼儿和儿童(1-3岁)
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尚不健全;
小孩进食时爱嬉笑玩闹,含物说话,导致吞咽时食物进入气道;
小孩天性好奇,易将玩具,硬币等放入嘴里引起气道梗阻;
◆常见于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牙齿缺如,在进食硬质食物时多不易充分嚼碎,易成较大的颗粒;
吞咽功能受损,吞咽无力(此种情况常见于脑梗患者);
老年人呼吸肌无力,咽反射弱,气管有异物时不易咳出;
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识别气道梗塞呢?
年一篇关于“汕头市儿童关于气管异物抢救校园及家庭健康教育的构建研究”文献数据提示:11%的调查对象周围孩子发生过气道异物梗阻,仅有21%的家长自己具备气道异物梗阻抢救知识或能力。
71%的家长没办法正确操作“海姆立克急救法”,81%的家长有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想法。
那么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里克急救法”首先是由美国一名叫海姆里克的医生提出的。年他首先应用该法成功抢救了一名因食物堵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的患者。从此该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患者,该法又被称为“生命的拥抱”。
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
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
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
使肺部残留气体形成强有力的气流→
将气管内的异物驱除
一、小于等于1岁
(1)施救者按如图姿势固定婴儿后,用手托住婴儿头部及下颌,使婴儿头部低于躯干;
(2)确定冲击点为婴儿两肩胛骨间,施救者用手掌根部于该处冲击5次;
(3)拍背后,翻转婴儿使面部朝上,用食指及中指在婴儿胸骨处快速行5次冲击(过程中婴儿仍头部低于躯干,每秒1次);
(4)上述3步骤循环,至异物清除,期间应注意婴儿的反应。
二、大于1岁
(1)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两手臂环抱患者腰部;
(2)一手握空心拳,将拇指侧顶往病人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
(3)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挤压冲击病人的腹部,约每秒一次,直至异物排出。
三、怀孕/肥胖
若患者为孕妇,或较为肥胖致施救者双手无法环抱腹部,则在患者胸骨下半段中央处,垂直向内做胸部按压,直到气道阻塞解除。
●对于以上三种施救情况,如重复冲击/按压多次后无异物排出,即检查口腔。如异物已冲出,迅速用手指从口腔一侧钩出。呼吸道异物取出后应及时检查呼吸心跳,如无,施救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行心肺复苏。
四、自救
(1)借用身边椅背/桌边/床栏等对自己施救;
(2)冲击点定位于脐上两根手指;
(3)站定后,身体前倾,向内向上快速冲击。
如何预防?
√一般人群
◆吃饭时细嚼慢咽
◆进食时避免说话、嬉闹、奔跑
√重点人群
小孩
◆进食应在家长监护下进行
◆尽量避免进食硬壳食物,避免给小婴儿过小的玩具
老人
◆加强对昏迷及意识不清老人的护理,活动的假牙应取出
◆夜间睡觉时可适当抬高床头呈30°角左右,以预防睡眠中发生反流误吸等情况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沈佳圆医院急诊科住院医师
编辑:姚家骐医院急诊科住院医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