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会儿我会在手摸的地方打上一针,稍微有点疼,给药后可能会想咳嗽......”声音的来源正是麻醉科那买提主治医师,他在用柯尔克孜语和患者进行操作前的沟通进而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手术台上躺着的是一位60岁的柯尔克孜族女性患者,术前诊断为“左侧巨大甲状腺占位”,肿物大小为7.63cmx7.18cm,患者肿瘤压迫气道,气管已有明显的向右侧偏移,术前若未全面评估患者气道状况,盲目按常规全麻诱导,会造成急性困难气道,让麻醉医师陷入被动局面。
该患者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病史,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前心胸外科对该患者极为重视,提前邀请麻醉科刘亚军主任及那买提主治医师进行会诊,考虑到肿物巨大,常规全麻诱导后可能会出现呼吸道梗阻致通气困难,风险极高,故经科室疑难病历讨论后决定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
监护设备连接完毕后,按照拟定麻醉方案,在刘亚军主任及那买提主治医师的共同协作下,做好鼻腔、咽喉部、气管上部及气管内局部表面麻醉后,病人在清醒、无痛状态下由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腔气管插管,一次成功且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不大、较为平稳,局部表面麻醉效果佳,患者表情无不适,这也为我科在表面麻醉下为清醒病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腔气管插管提供了又一经典教学案例。麻醉诱导顺利完成后,手术医生们也开始了他们的使命,熟练地操作、认真的分离,巨大肿物也渐渐清晰地暴露于视野之中,顺利将肿物切除。作为麻醉科的医护人员,此病例合作非常成功,外科同事也非常满意。在与临床医生合作过程中我们是并行的战友,在前行的路上我们携手为患者共谋福音。
在我科最常见的操作莫过于气管导管插管,看似简单的一项操作,对于局部解剖结构的判断及插管操作时的用力程度要求都十分严苛。用力过大,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影响较大;用力偏小,视野暴露不完全,进而影响操作,不能保障患者通气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对于困难气道或是部分不宜全身麻醉诱导后插管的患者来说,在可视条件下清醒插管的应用相较麻醉诱导后插管可能发生通气障碍的危险性大大降低,且困难气道插管成功率大大提高,而在表面麻醉下清醒患者对鼻腔插管耐受性更强。今日我院麻醉科再次尝试困难气道插管的成功,也为麻醉科日后遇到困难气道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相信麻醉科在今后工作中会有更多的成绩汇报给大家!
供稿:麻醉科/编辑:王婷/审核:李雪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