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幽门梗阻病因
肠梗阻病因
脑梗阻症状
肾梗阻症状
食道梗阻症状
食管梗阻症状

孩子反复气喘咳嗽,有可能不是呼吸道问题

孩子咳嗽,呼吸道感染,对于父母来说,是孩子长大必经的旅程。

但如果在短时间内,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喘息,那么家长们就要注意了,因为孩子可能不是呼吸道问题,有可能是心脏问题,这种病非常容易误诊。

7个月的小聪(化名)妈妈最近比较烦:天气变化,小聪又开始咳嗽、喘息了,这已经是近半年的第五次了。

医院辗转治疗多天后来慕医院就诊,一问病史小孩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和喘息,做了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支气管狭窄。

可为什么咳嗽总是不好,反反复复来呢?医生感觉这不是普通的呼吸道感染,医院完善了心脏超声和CT检查。

感觉事情并不简单!

家长看到治疗咳嗽,居然要检查心脏,感觉很奇怪,可最终的结果却令家长大吃一惊。

检查发现,小聪原来是患有肺动脉吊带。孩子总是反反复复的咳嗽、喘息及肺部感染的根源终于找到了——就是因为这个!

肺动脉吊带也称为“先天性迷走左肺动脉”,属于较为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及气管发育异常。

通俗地说就是左肺动脉迷路了——起源于右侧肺动脉(正常应起源于主肺动脉),绕过主支气管,穿过气管和食管之间,形成一个卡住气管的“吊带”。

迷路的左肺动脉卡住气管,就像有人用手掐住脖子一样,小孩产生如喘息、呼吸困难、反复肺炎等症状。随着小孩的生长发育、活动增多症状将进一步加重。

孩子刚出生时,由于活动量少,身体尚能支撑正常呼吸,孩子半岁后,活动量增加,呼吸便跟不上了。小聪就是七个月大时,因为生长发育原因活动量增加了,所以反复呼吸道感染。

孩子如果患有这种疾病,可能因为感冒,一口痰堵住了就要命了。此疾病常同时伴有气管发育异常、严重气管狭窄,肺部感染后气管狭窄将进一步加重,因气管狭窄引致缺氧、呼吸困难、发黑,甚至危及生命,被称为“死神的镰刀”。

肺动脉吊带一经确诊,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手术前最好做纤维支气管镜确定气管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

①狭窄不严重,仅将迷走的左肺动脉移植回正常位置即可;

②若狭窄严重,则需同时完成气管成形术。术后需进行长期雾化治疗减少气管肉芽组织增生

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提示小聪气道发育也有问题:气管软骨不是常人的“U”型或“C”型,而是完整的“O”型!

▲正常气管

软骨呈“U”型

▲小聪的气管

软骨呈“O”型

气管最狭窄处直径仅为2mm(同龄的正常儿童气管直径应为6mm),通气横截面仅为正常儿童的1/9,属于严重狭窄。

手术难度大,国内能完成气管成形的专家不多。经心胸外科全科讨论后,针对小聪的病情,大家制定了左肺动脉移植与气管成形术同期完成的手术方案。

手术当日,心胸外科丁以群主任游离好气管后,由心胸外科ICU梁穗新主任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定位出最狭窄部位,丁以群主任继续完成气管成形手术及左肺动脉移植手术。

术后纤维支气管镜提示小聪的气管狭窄已经从原来的2mm增大至3.6mm!

▲术前:

最窄处2mm

▲术后

狭窄处约3.6mm

别小看了这小小的1.6mm,这可以使小聪气管的横截面增加3.24倍,气管阻力下降约10倍。经过术后1周的恢复,小聪顺利出院了。

肺动脉吊带对孩子的危害很大,并且早期不易发现,手术风险相对越晚越高。

今年以来,医院心胸外科已经连续对3例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进行了矫治,3例患儿相对发现时间都较晚,气管狭窄严重,手术风险非常大,在心胸外科团队的精密配合下,手术恢复顺利,并且无喉返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

专家提醒:没有心脏杂音,并不代表肺动脉没问题。

多数肺动脉吊带患儿并没有心脏杂音,普通的体检不易被发现,但心脏彩超、纤维支气管镜或CT检查都可以提示或发现病变。

由于肺动脉吊带发病率较低,但一旦发病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如果宝宝有长时间的咳嗽、气喘、呼吸费力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话,医院看看专科医生,

同时要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完善心脏彩超、纤维支气管镜或CT检查。某些疾病如肺动脉吊带的诊断就是因为想到了,检查了,然后才能明确诊断。

编辑:医管君

素材来源:医院

赞赏

长按







































中科UM-D
白颠风早期证状的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ingsr.com/ymgzby/129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