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的气管异物有哪些?
所有能吸入气道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气道异物。常见的气道异物如:鸡骨头、花生、瓜子、黄豆、大米粒、玉米粒、果冻、纽扣、玻璃球及较小的玩具等。
2.气管异物有什么危害或危险呢?
如果进入气道的异物较小,异物吸入后未完全堵塞气道或堵塞一侧气道,患者会出现剧烈呛咳、面色潮红,吸入性呼吸困难。有些异物如果不能及时清除,还可以由于呼吸道分泌物以及其他原因(如堵塞物膨胀等),致使呼吸道由不完全堵塞进展至完全堵塞,危及生命。
如果进入气道的异物比较大,气道被完全堵塞,患者马上会出现“三不症状”:不能咳嗽、不能呼吸、不能发声。接着会出现面部青紫、烦躁不安,大脑会严重缺氧,意识丧失,心跳很快随之停止,情况非常危急。
3.出现气道梗阻时该如何进行急救?
如果气道不完全梗阻,需让患儿保持平静,避免哭闹,患侧卧位,以免异物活动堵死气道。医院就诊。
气道完全梗阻的黄金抢救时间是4分钟。因此,掌握急救知识的在场普通人是第一时间拯救气道异物患者生命的最好人选。
大于1岁幼儿气道异物梗阻推荐“海姆立克急救法”:
施救人员站立或坐立在孩子背后,双手放于孩子上腹部(肚脐和胸骨间),一手握拳(拳眼对准腹部),另一手包住拳头,双臂用力收紧,向后、向上挤压孩子胸部,持续数次,直到气道梗阻完全解除。
有一个简单的记忆方法方便家长们确认孩子的急救位置:“石头、剪刀、布”。
“石头”是指施救者其中一只手手掌向下握拳,大拇指朝内,使拇指侧顶住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
“剪刀”是指按压的位置在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
“布”则是另一只手包在拳头上,有节奏地快速向上、向内冲击,连续6-10次。
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不能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孩子腹部脏器破裂大出血。此时,应使用“拍背压胸法”:(1)施救人员一手虎口处固定婴儿下颌部,使婴儿面部朝下、头低臀高,躯干部卧于成人前臂,双腿分跨于前臂。施救人员另一手掌根部连续向下、向前叩击两肩胛骨间位置5次。
(2)在背部叩击后,将空着的手放在婴儿的背上,托住婴儿的头部,两手及手臂有效地夹住婴儿,将婴儿体位翻转成仰卧位,面部朝上、头低位;用食指、中指连续按压婴儿胸骨下半部(双乳头连线下1指处)5次。
(3)以上两个步骤往返重复,利用重力和叩击的震动促使异物排出。
如果气道完全梗阻,意识丧失,也不要进行海姆立克急救了,需要尽快进行心肺复苏:
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单人30:2,双人15:2,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位置。按压频率-次/分,婴儿按压幅度不少于4cm,儿童不少于5cm。同时呼救、拨打。
中国每年至少有名儿童因异物窒息死亡,希望更多的人学会这些急救技能,并转发给更多的人看到,不要让悲剧再发生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