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幽门梗阻病因
肠梗阻病因
脑梗阻症状
肾梗阻症状
食道梗阻症状
食管梗阻症状

援汉记首例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成

室内养花有一定的科学性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zhongxiyizixun/m/39477.html

第七天

/02/21

今天是浙大二院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的重症监护室(ICU)的第七天。目前,ICU已基本处于满员运转状态。截至2月20日20时,医疗队已对多名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进行气管插管。

人生就像爬坡

迎难而上才能迎来坦途

2月19日晚上八点,ICU里正在有序快速地进行一场特殊的操作,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呼吸机、镇静药……

浙大二院援汉医疗队第一组组长张斌副主任医师与同事们一起为患者行支气管镜引导下的气管插管操作

主角是一位47岁的大姐,1月26日出现发热、呼吸急促,2月2医院就诊,被确诊新冠肺炎,进行居家隔离治疗。浙江医疗队进驻武汉协和肿瘤中心后,2月16日收治入院。

患者有支气管哮喘的基础疾病。入院后一直高流量吸氧,但病情仍逐渐加重,就算在平静状态下,氧饱和度也只能维持在90%,只要稍微一动,氧饱和度就明显下降,最低只有75%。

2月19日下午,第一医疗组组长张斌副主任医师仔细评估患者半月内的两次胸部CT影像,结合目前的情况,觉得她的病情可能仍旧处于进展中。他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给病区主任李立斌,经过讨论,一致认为需要再次复查胸部CT,以评估病情进展。

从联系放射科,到责任护士护送患者完成检查,最后安全返回病房,只用了短短半小时。

胸部CT显示肺部有广泛实变(肺部炎症程度明显进展),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张秀来主任、李立斌主任、徐善祥副主任、张斌副主任医师以及钱安瑜和陈一冰主治医师立即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一致决定进行气管插管来改善患者情况。

可这时

另一个问题出现了

虽然气管插管只是一个常规操作,但这个患者体型偏胖,脖子粗短,下颌后缩,可视喉镜下插管的失败率可能会比较高,而一旦气管插管失败,会出现难以供氧的状态,这对大姐来说是很大的生命威胁。

经过充分的讨论,他们决定实施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鼻气管插管。

2月16日,医生正在调试支气管镜,时刻做好备用准备

支气管镜相比较喉镜,可弯曲,对困难气道可较轻松越过。进去声门后,气管插管可顺着支气管镜轻松进入气管内。因镜体长,还可以及时判断插管是否准确进入气管内。且操作者距离患者口鼻较远,在这非常时期,使用这一方法可相对降低感染风险。

她反复问

是不是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医生将讨论好的治疗方案告诉大姐,她很紧张,反复问是不是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医生听了鼻酸,这些新冠病人每天得承受着多么大的精神压力呀。他们安慰她,告诉她这么做的目的,耐心解释说用呼吸机治疗会大大减轻她肺部的工作量,有利于肺的恢复。

大姐慢慢安静下来,临插管前,她对医生说:“谢谢你们,不管后面怎样都感谢你们!”

谈话之后,团队其他成员迅速分配好角色,有人准备支气管镜和气管插管,有人给患者镇静肌松、有人进行呼吸皮囊按压,护理责任组长钱彦颖把操作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

操作成功

血氧饱和度达99%

当晚八点,在充分的准备和正压头套防护下,组长张斌凭借他精湛的技术迅速完成浙江队在武汉协和肿瘤中心的第一例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顺利接上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尽管患者无法和我们对话,但她的患者血氧饱和度明显好转,达到99%,这给了医务人员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为她治疗。

紧张有序的抢救顺利完成,医护人员又继续照护其他新冠肺炎患者了。

于他们而言

这样的紧急抢救事件

就像是抗疫旅程中的上坡

大家齐心协力迎难而上

不久之后

必能踏上胜利的坦途

援汉记

援汉记⑦

“你们与患者,一个都不能少”

最强后援团来护航

援汉记⑥|ICU里的医生:

不惧风险,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援汉记⑤

完成首两例气管插管!

浙大二院援鄂行动进入“火线”战场

援汉记④

抵达首日,是否顺利?

我们连线前方医疗队

援汉记③

何为“医院”?

熬夜参建的浙大二院专家告诉你

援汉记②

浙二勇士在武汉的一周,

到底经历了什么?

援汉记①

抵达首日,接受培训!

物资充裕,家人放心!

采编监制

浙大二院宣传中心

资料内容由第一医疗组张斌、郭阳等医生提供

戳在看,为医护点赞,为大姐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ingsr.com/cgzby/3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