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管狭窄与气管支架
炎性肉芽肿、瘢痕、结核、创伤、气管软化症、淀粉样变、肿瘤等病变导致的气管及支气管狭窄,可引起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和呼吸困难,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喘鸣、呛咳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气管支架置入是治疗气道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迅速解除呼吸困难、改善临床症状。有关气道支架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但近20年来才真正得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机会,同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2.气管支架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般地说,所有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良恶性气管、主支气管狭窄均可用支架治疗,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①中心气道器质性狭窄的管腔重建
②气管、支气管软化症软骨薄弱处的支撑
③气管、支气管瘘口或裂口的封堵。
但是,以下几种情况须慎重对待:
①儿童患者
②气管出血
③大气道狭窄合并多发小气道狭窄、阻塞,严重气胸、纵隔皮下气肿
④心肺功能严重损害者
⑤肿瘤累及声门引起声门及声门下狭窄、支架规格与病灶情况不符
⑥气管、支气管存在严重感染的患者。
3.医院实施气管支架的优势
随着气管支架在临床中日益广泛的应用,支架置入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早期主要是在纤维支气管镜局麻下行支架置入术,逐渐发展到X线透视下局麻或全麻下行支架置入术,其定位准确效果明显,但往往局麻患者不能耐受术中支架释放引起的呼吸困难和严重不适。所以麻醉方式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支架置入术的麻醉关键一方面是要保证患者适当的通气和氧饱和度,以及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另一方面还要降低气道的反射性活动,减轻由支架置入所致的应激反应,因此患者气道疾病的性质和位置是决定麻醉方式的主要依据。另外,支架放置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手术医师要通过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操作,而麻醉医师要时刻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也就是同时共用患者的呼吸道,在存在气道梗阻的患者,这个矛盾尤为明显,处理不当可产生严重后果。
因此,为了解决患者术中耐受性以及通气的问题,医院麻醉科和胸外科联合展开了多学科合作,成功的完成全麻下实施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支架置入术,可在充分保证患者氧供的前提下,明视将气管支架准确放置到位,节省手术、麻醉时间,减少术中创伤,减轻术后痛苦,治疗效果满意;还可以将狭窄远端的分泌物充分吸引干净,防止患者在苏醒期窒息,提高了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做到安全无忧舒适医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科
室
介
绍
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团队
医院麻醉科手术室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业学科。29个层流洁净手术间,含8个百级术间,具备大量国内外高端仪器设备。科室成员能够出色的承担各类手术的配合工作及急救复苏、急危重症手术麻醉、心胸手术麻醉、老年麻醉、小儿麻醉、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管理、困难气道管理、分娩镇痛、无痛胃肠镜及支气管镜、疼痛门诊诊疗等工作。科室目前拥有50名成员,麻醉科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15人、药师1人、麻醉护士2人,其中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3人;护理团队24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4人,本科学历13人。
周锦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从事麻醉临床工作、科研、教学近30年,年赴美国BJC-St.Louis麻醉系学习。擅长高龄及危重症病人的手术麻醉,对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及机器人手术麻醉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麻醉管理经验。对各科急危重症、困难气道和心肺复苏病人的急救具有较高造诣。主要研究方向:围术期器官功能保护。担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兼秘书、辽宁省口腔医学会口腔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军区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医院麻醉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