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同学们在生活中
都有在饮水或进食的时候“呛”到过
通常大家都是拍一拍胸或背
甚至咳一咳就好了
“呛水呛食”好像看起来并不严重
咳一会儿就会好了
但筒子们知道吗
严重的“呛水呛食”可能会造成窒息!
案例一广东深圳,6岁男童棠棠晚间食用巴坦木时,突然出现呕吐呛咳,之后便口唇发绀、面色青紫意识模糊,父母见状连番急救后均无效果,医院,经CT检查发现卡在右侧主气管深处,医生马上进行手术,异物取出后棠棠转危为安。
案例二广东广州某餐厅内,一位顾客吃饭时不小心被食物卡喉,无法自行排出,店员黄先生发现后立即上前用海姆立克急进行急救,30秒后顾客卡喉食物被成功排除。
案例三山东青岛,小女孩在家中误吞异物卡喉,表情痛苦地对爸爸说:“噎住了,吐不出来了。”父亲没有保持冷静,当即为女儿进行教科室式海姆立克急救法,10秒就将异物排出,挽救了女儿的生命。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人左右吃饭噎死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呛食?
呛食的症状表现又是什么?
敬请收看走进科学系列节目
有案可查之呛水呛食案
呛食
呛食:指饮食过程中,食物与分泌物混合堵塞患者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第一狭窄处,误入气管,引起呼吸窒息。
人体的咽喉部位有两个重要的开口,一个是位于前方的气管开口,另一个是位于后方的食管开口。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气管是只允许气体通过的,在气管的开口处有一个保护装置,形似帽檐,我们称之为会厌。
在我们做吞咽动作的时候,会厌会盖住气管的开口,这样就保证食物进入食管,而不会误入气管。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进食的时候大声说笑,已经关上的会厌会突然打开,食物就会误入气管。如果食物完全堵塞了气管,会导致患者不能呼吸,通常表现为双手扼颈,面色青紫,无法发音和咳嗽。
需要提醒的是,气道完全梗阻时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患者能咳嗽就鼓励咳出来,必要时还可以气管镜下取异物。
呛食的危害
1.损害健康
当食物被噎在喉咙处,在促其排出的过程中,会加重喉咙处的紧缩感,不利于喉咙的健康。
2.危及生命
当人体被食物噎住时,多会卡在喉咙这个“枢纽口”,而当掌管氧气输送至体内的“传送带”被食物所堵住的时候,十分危险。
研究显示,大脑缺氧4-6分钟可造成脑部损伤,6分钟以上可引发脑细胞死亡。
呛食严重可危及生命
万一出现了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应对
为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
平安君传授筒子们一个急救小妙招!
海姆立克急救法
1
婴幼儿
当婴儿发生呛食时,救助人员应该马上将婴儿抱起来,一只手托住婴儿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婴儿的前胸,另一只手拖住婴儿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助者的膝盖上,保持头低脚高,在婴儿背上拍5次,并观察是否将异物吐出。
如果没有吐出,立刻将婴儿翻过来,头冲下脚冲上,面对面放置在大腿上。一手固定在婴儿头颈位置,一手伸出食指中指,快速压迫婴儿胸廓中间位置,重复五次之后将婴儿翻过来重复前一步骤,直至将异物排出为止。
在婴儿嘴里发现异物吐出后,需要用手指将异物勾取出来,而不要往里捅,以防异物重新进入气管。
2
幼儿及成人
首先,如果患者意识清醒,让患者站立,鼓励患者尽量咳出异物,让患者身体前倾,救助者用一只手在其两肩胛骨之间用力拍打5次,并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排出。
如果异物没有排出,救助者需站在患者身后(若儿童身高较矮,救助者可跪在其身后),然后一条腿在前,插入患者两腿之间呈弓步,另一条腿在后伸直,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使其上身前倾。
最后施救者一只手握拳,拳眼放在患者脐上两横指上方,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并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的后上方冲击,重复操作以上动作,直到异物吐出。
若患者意识不清或站立位不便于施救时,可让患者平躺,张开患者的嘴巴并将头侧向两边,然后施救者骑跨在患者大腿外侧,一手以掌根按压脐上两横指的部位,两手掌交叉重叠,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的后上方冲击,直到异物排出。
3
独自一人
自救时,自己一只手握拳,拳头置于肚脐和肋骨之间,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双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自己的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
或稍稍弯下腰,靠在一固定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用物体边缘压迫自己的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进行上述操作,直至异物排出。
若经上述方法仍未能将食物冲出,应当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减轻病人缺氧,同时拨打“”急救电话,请医生火速来现场抢救,医院。
呛食施救刻不容缓
防范之心不可无
急救措施提前掌握
以后遇到就不怕啦
图片
来源于网络
稿件
学生纠察大队蒋焓焮
编辑
学生纠察大队蒋焓焮
责任编辑
陈宗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