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切是切开颈段气管,放入气管套管,从而达到防止或者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无效腔,以保证重症病人呼吸道通畅的作用,并且方便了气管内分泌物的吸出、给氧或行机械通气等技能的操作。
2.气切的护理
①预防感染
气管内导管外2~4层无菌气切纱布覆盖,并保持清洁干燥。切口周围消毒后,每天更至少换三次纱布,如发现潮湿污染应立即更换,更换途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每天至少清洁二次,防止口腔溃疡、感染。
注:每4~6小时更换已消毒合适大小的气管内套管一次,硅胶管忌煮沸消毒。
②气道湿化
持续湿化法:成人速度为5~10ml/h,以ml/d为最低湿化量,痰液粘稠者适当调整用量。
间断湿化法:每1~2h向气管推3~5ml无菌生理盐水。痰液浓稠、较多时可用气道湿化法进行冲洗。
③吸痰护理
吸痰适应征:
①痰液淤积导致的SPO2下降,一系列促进排痰操作后,痰液依旧无法自主排出者。
②呼吸机高压报警。
注意事项:吸痰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血氧;吸痰前后予以高流量给氧;吸痰时间每次要小于15s;手法为左右旋转向上提拉。
④密切观察病情
按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发现患者呼吸困难、踹鸣音、气促等,及时分析原因,查看气管内套管是否被分泌物以及结痂阻塞、脱管、皮下气肿、伪膜形成等。
⑤心理护理
气切患者无法语言交流,一定要准备合适的沟通工具,满足基本交流需要。平时应该多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时,及时开导,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速病情的好转。
3.气切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①脱管常因气管固定不牢所致,见此情况应及时处理,防止患者窒息。
②出血气切时止血不彻底或吸痰粗暴等所致,发现应立即予以止血措施。
③皮下气肿发生皮下气肿时应标识气肿区域,并予以监测进展。
④感染与病室环境及吸痰操作污染皆可导致,嘱病人沐浴防止水渍进入套
管,外出时单层纱布覆盖套管,并且避免去人群密集处。
⑤气管壁溃疡及穿孔主要因为置管时间长气囊压力大导致。
4.气切内套管难以取出怎么办在气切病人护理中,在进行内套管的清洗与消毒时,内套管取不出的情况,时有发生。取管时,会感觉到手下的管子会比较“涩”。这种情况,不是痰多且浓,就是患者气道湿化不够,或者痰液导致了内外套管管壁发生粘黏。
解决措施
1、给患者雾化排痰后再取管。(针对于痰液多浓稠现象)
2、覆盖特制湿纱布或气道滴药加强湿化,促进痰液排除以及防止痰液粘黏。
注意:湿化纱布应该选择合适与患者气切口大小,并予以妥善固定,以防止气道异物发生。
3、维持病房适宜温湿度,保持空气温暖湿润。
病房温度维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5%-65%之间。
4、以上方法都不奏效,可使用止血钳协助取管。
作者: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廖小文
指导老师:咽喉头颈外科彭倩
图文来源:护梦雅苑
本期编辑:深院老李
主编
投稿邮箱:jlhnh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