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幽门梗阻病因
肠梗阻病因
脑梗阻症状
肾梗阻症状
食道梗阻症状
食管梗阻症状

气管插管后,他颤抖着写下了这几个字澎湃

<

原创崔医声医声相伴崔松说

经常有人说医生是一群见惯了生死的人,作为一个心内科医生,从事这个行业那么久了,我也的确亲眼目睹了很多的生离死别,细细想来也有很多唏嘘之处。那么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个和死亡有关的故事。

我曾经说过,我理想中的最幸福的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方式是:已经超过85岁的我,某一天在睡梦中悄悄地离开。

为什么是85岁呢?因为现在上海市的平均寿命是83点几岁,等到我老了的时候,这个数字也许会更大一些,但是我觉得85岁也算够本儿了,毕竟谁都想活的长久一些嘛。

又为什么要在睡梦中离世呢?这是一种我认为的理想状态,因为确实不想在生命的最后还经历很多的抢救。

有一天,急诊打电话说来了一个非常重的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年龄挺大,来的时候已经是休克状态了。我们去了以后发现其实我们认识他,因为他的儿子和我们主任是邻居。我记得以前门诊有时候还会经常碰到他,老爷子总是穿的很讲究,头发梳得纹丝不乱,有时候喜欢穿个三件套西装。因为他在解放前就是做“红马甲”的——也就是证券的经纪人,有学识,有涵养,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都很好。

大家赶紧抢救,各种措施都上了,包括气管插管等,忙活了好一阵子,当然那时候不像现在,可以做血管的介入等等,20年前这些手段都没有那么成熟,好不容易把老爷子救过来了,他也终于醒过来了,结果醒过来第一件事情,就要拔掉口中的气管插管。我们连忙按着他不让他动,怕他意识不是很清楚,所以把他的手用约束带约束了起来。

这时候我就发现他的眼睛死死的盯着我,手里还比划着什么,我意识到他应该是有话要说,手里比划的意思是在要纸笔。因为他只能卧床,手也抬不起来,我就让护士把他的手解开,给他手底下垫一个板子,他也看不见纸面,只能凭感觉颤抖着在纸上哆哆嗦嗦地写了几个字。

写好以后护士看了看说:“这写的是什么,我也看不懂,老爷子,您别急,您嘴里的这根管子虽然难受,但是这可是用来救命的,可千万不能拔掉,毕竟是性命关天的大事,您说是吧。”老爷子听了还是着急得乱摇头。

我拿过这张纸,看着纸上因为盲写和颤抖而显得非常分散的几个字,一时也不能辨认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看着他躺在病床上,眼神痛苦但是又急切,手中比划着、挣扎着,因为插管发不出声音,但是嘴唇翕动好像要表达什么。

病人在病床上痛苦地辗转反侧,大家在仔细地辨认看不懂的字条,这个场面如同一道闪电划过了我的脑海!让我想起了上学时的一件事……

我记得自己还是个实习生的时候,有一次我们的外科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医院以前有个外科主任叫老薛,他有一次突发脑梗,就近送到了家医院,当时医生说送来的很早,还来得及用溶血栓的方式治疗,就选择了溶栓,去积极的抢救。

但是没想到溶栓出现了并发症——脑出血。这样一来老薛主任就从脑梗又变成了脑溢血,遗留了很多的后遗症:只能长期地躺在病床上,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好在他的爱人,也是医院另外一个科的主任,非常的爱他。一直陪在他身边。

事后有很多同事去探望他,发现他的情绪非常的低落,而且每一次都会用那只还握得住笔的手抖抖缩缩地在纸上写一些字交给大家。在场所有人包括他爱人都看不懂上面写的什么。

讲故事的这位老师讲到这里时很唏嘘,因为后来,好多同事一起仔细的研究了一下他写的东西,终于认了出来,上面写了四个字。”

随着这件往事的浮现,我逐渐辨认出了这张纸上写的字,和老薛主任一样,也是四个字……

未完待续……

本科普由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20DZ)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ingsr.com/jgzzz/10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