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幽门梗阻病因
肠梗阻病因
脑梗阻症状
肾梗阻症状
食道梗阻症状
食管梗阻症状

普及急救知识,共建平安校园记保育教师业务

保育教师业务培训——

心脏复苏及海姆立克急救法

世界卫生日

每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主题为“建设一个更公平、更健康的世界”。近日央视新闻一则报道中提到,我国每年有60万人猝死,其中90%以上为心源性猝死,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心源性猝死黄金抢救时间为4分钟,心肺复苏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急救现场化,民众参与化,知识普及化,信息网络化是当今救护新趋势。为提高我园保育教师的安全意识,普及急救知识,我园保健医于4月2日上午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心肺复苏与海姆立克急救法。

心肺复苏

操作方法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以及药物治疗等,目的是使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和自主呼吸。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保健医生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并利用模型现场演示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各位保育教师也积极参与,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亲自上手体验。

海姆立克急救法

异物卡喉也是学校、幼儿园常见的意外情况,由于气管堵塞后无法进行呼吸,可能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海姆立克急救法用于气道被物品或食物梗阻时,可有效预防或解除窒息。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对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具体操作为:施救者站在窒息者身后,将窒息者双腿分开形成一个三脚架形,并让其身体略前倾。然后将双臂分别从患者两腋下前伸并环抱患者。一手握拳,另一手从前方握住手腕,使握拳虎口贴在患者胸部下方,肚脐上方的上腹部中央,形成“合围”之势,然后突然用力收紧双臂,向患者上腹部内上方猛烈施压,迫使其上腹部下陷。施压完毕后立即放松手臂,然后再重复操作,直到异物被排出。培训结束后,高园长、杜园长及侯医生对本次培训进行了总结,并对保育教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重视幼儿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共同守护幼儿健康。

附:心脏复苏流程及视频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

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

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告知无呼吸。

3

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

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

松解衣领及裤带。

6

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

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

人工呼吸:用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防止吹气气体从鼻孔排出而不能由口腔进入到肺内),深吸一口气,屏气,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不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病人的口腔到肺部。

9

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

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

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文稿:刘谦图片:谢琪、刘谦、张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ingsr.com/jgzzz/663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