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因为异物、食物等导致呛咳窒息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万。
气管、支气管异物指经口误将花生米、豆类、玉米粒、瓜子等物吸入气管内造成剧烈呛咳、呼吸困难甚至导致窒息的急症,多发生在3岁以内的小儿。
在全世界,每天至少有3名儿童因窒息而离世。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其中因吞咽异物或气管异物阻塞等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有近名。
年2月11日,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布了一个视频。江西1岁男孩兜兜随爸爸在院里玩,一位邻居的朋友给孩子投喂了一块核桃,结果却是悲剧的开始。兜兜在被投喂一块核桃之后却因为无法吞咽导致卡喉发生窒息,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年1月3日,广西玉林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名年仅6岁的男孩在家吃花生时不慎噎住,来不及抢救就意外身亡,医院不过几分钟的路程……电梯监控视频里,母亲用尽各种办法,也无力回天,网友们纷纷表示不忍观看!在网上流传的视频中显示,小区监控录像拍下了母亲紧急带孩子送医的过程。一名红衣女子倒背着一名已经昏迷的孩子跑进电梯,在电梯下降的过程中,女子双手牢牢抓住孩子的双脚,不停抖动,甚至将孩子倒扛在肩膀上,不断用手拍打孩子背部,但孩子始终没有反应。
截止到年的今天,悲剧仍不断上演。
年02月12日,山东青岛,一名1岁的男婴儿啃食苹果过程中突发呛咳,口唇青紫。母亲见状,急忙给予拍打其背部,婴儿仍无反应。拨打来诊,出诊见到患儿时已无心跳呼吸,瞳孔无光反射,紧急给予海姆立克冲击法,清理呼吸道,放置口咽通气道,给予心肺复苏医院,在儿科、麻醉科、急诊科等多学科大夫共同抢救下,有了心跳,转至PICU进一步救治,在全体医务人员共同救治下,仍无力回天,患儿在第2天死亡。
导致窒息的原因很多。
起因可能只是一粒花生米,一粒枣核,亦或是一颗糖、一口果冻。
尤其是3岁下男童,更容易发生呛咳窒息。如果异物堵塞大气管,短时间内可发生死亡。异物落入小气管,患儿将长期反复咳嗽、发热。
无论你的急救技术多么好,都希望无用武之地,重在预防。
医院副院长、耳鼻喉科专家赵斯君教授说,3岁以前的孩子牙还没长好,且咀嚼功能也不是太好,他们的咳嗽、吞咽等自我保护反射还没有发育完全。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又容易受外界的因素影响,大人逗,走路摔跤,或者别的原因,嘴里如果嚼着花生米或者瓜子等,很容易一下子就呛到气管里。
赵斯君教授特别提醒家长,平时尤其要注意:1、不要给3岁以下的儿童吃带壳的食物,如瓜子、花生、豆类等;2、不要养成口含玩物的习惯,在孩子吃东西时,不要惊吓或打骂孩子;3、食物应尽可能捣烂、碾碎;4、应让孩子养成认真吃饭的习惯,切不可把吃饭当作游戏,或边玩边吃;5、孩子哭闹时,切不可往孩子口中塞食物,尤其是瓜子和花生米等坚果类食物;6、勿使小儿接触到生活垃圾,如纸片、碎鸡蛋皮等;7、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玩具,尽量不要给幼儿玩易拆卸成小块的玩具;8、小儿玩气球时应非常注意,绝不可将气球碎片放在嘴上吸着玩;9、小学生应注意勿养成咬笔头、笔帽等坏习惯。
预防异物呛咳是第一位的,如不幸发生异物呛咳窒息,掌握正确的施救方法至关重要。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呛咳窒息抢救法:
当异物呛入孩子气管后,首先应清除鼻腔内和口腔内的呕吐物或食物残渣,但不要试图用手把气管内的异物挖出来,建议试用下列手法诱导异物排除。
1、推压腹部法:将患儿仰卧于桌子上,抢救者用手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反复多次,可使异物咳出。
2、拍打背法:立位急救时,抢救者站在儿童侧后方,一手臂置于儿童胸部,围扶儿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拍击,以利异物排出。
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生命的拥抱)
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是用于气道突然被梗阻时的急救方法。它的原理是用力冲击腹部,让肺内残存的空气形成的一股强劲的气流,这个带有方向性和冲击性的气流可以将堵住气道的异物祛除从而使人获救。举个例子,将人的肺部设想成一个气球,气管就是气球的气嘴儿,假如气嘴儿被异物阻塞,可以用手捏挤气球,气球受压球内空气上移,从而将阻塞气嘴儿的异物冲出。
海姆立克教授是美国一位多年从事外科的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他被大量的食物、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惊了。在急救急诊中,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或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排除异物,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的动物实验,终于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年,他作了关于腹部冲击法解除气管异物的首次报告。
1、如果是成人,急救者站在患者背后,患者身体略前倾,施救者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环抱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虎口方向向内按压于患者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由于腹部下陷,腹腔内容上移,迫使膈肌上升而挤压肺及支气管,从而将异物从支气管排出。
2、如果是1-3岁小儿异物误吸被及时发现,张口(手电筒照射)可观察到时,可将手指伸入喉咙深处,按压舌根进行催吐。如若第一时间未发现,情况严重已经出现呼吸困难、突然猛烈咳嗽、脸色发青等症状时,就要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法。不要随意用其他办法帮孩子顺气,尤其是拍打后背,较易导致喉咙异物顺着气管进入肺部。
海姆立克法具体做法是:施救者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翘起二郎腿,让小孩俯趴在腿上,让小孩头部放低,用膝盖顶小孩的胃,然后用空心拳快速叩击背部两侧,一分钟次左右。
3、1岁以下小儿:
①、5次拍背法 将患儿的身体趴在施救者的前臂上,胸部贴在手掌面,头面部朝下,施救者用手虎口支撑患儿头部及颈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患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
②、5次压胸法 如果堵塞物仍未排除,实施5次压胸法。使患儿头低脚高位,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冲击压迫,但要刚中带柔。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那么家人在操作时还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孩子需要用到海姆立克急救法时,一定是遇到危急的时刻,因为一旦操作方法不对,反而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一、孩子气道阻塞,要看孩子是否能自行将异物咳出。
其实,孩子吞咽咀嚼功能还不完善时,偶尔也会有被噎到的情况,如果孩子可以呼吸,那么家长就暂时不要去干预。
特别是孩子还可以用力咳嗽时,家长可以先观察一下,看孩子是否能自行将异物咳出来。有时候孩子干呕几次后,也会直接吐出来。其实咳嗽本身是孩子的一种排异反应,也是将异物咳出气道最为有利的方式。
所以,孩子能说话和呼吸,家人就不要因为孩子看似气道阻塞而立即做海姆立克急救法。
二、家人为孩子施救时,要注意力道。
在孩子已经不能咳嗽时,为了避免窒息而引起生命危险,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确是现场最好的紧急处理的办法,但是同样如果施救方法力度有问题也会对孩子存在一些危害。
比如使用腹部冲击时力度过大,很可能会伤害到孩子内脏。所以尤其是为比较小的孩子施救时,一定要注意力道,对孩子背部拍击对腹部按压时,要时刻观察孩子情况。
三、即使异物去除,医院观察就诊。
海姆立克急救法只是一种急救方式,在救助被卡住的孩子的同时,其他人一定要及时拨打救助。
即使利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已经将异物排出,也千万不要以为孩子没事了,医院观察孩子的症状及意识变化,由医生来判断孩子的身体状况。
有时候,危险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发生,所以家人可以在家多练习这种方式,好好掌握方法和施救时的力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