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端午节”,大家可能不会考虑到,在这个中国传统节日里,还有许多是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的,现在就听我娓娓道来,以防范于未然。
端午期间注意事项
1、饮食不当宜生痔:
大家为放松心情,缓解平时上班的压力,往往会约上一些好友喝酒、聚会,这种做法会对我们的肛肠造成重要危害,带来便秘便血、腹痛腹泻的症状,更有可能诱发痔疮、胰腺炎、胃炎等疾病的发作。在饮食上加以注意,避免辣椒、芥末、烈酒以及油腻、煎炸等食品,多食蔬菜、粗粮、润肠通便作用的食品,摄入充足的水分也能刺激肠胃反射而达到促进排便及软化粪便的目的。
2、腹泻及消化不良:
每逢端午节前后消化科都会遇到不少因为贪吃粽子而闹出毛病的患者。糖尿病人、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不宜过量食用粽子。
3、蚊虫叮咬性皮炎:
端午节虽不是节气,不少相应谚语却对气候情有独钟,江浙地区“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闽粤一带“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的谚语。端午节在人心中成为冷热气候的转折点和夏季开始,春夏交替,暑热甚重,今后就要注意防“中暑”了。
俗语说“瑞午到,百虫出,勤打扫,去百病”。从此皮肤科进入蚊虫叮咬性皮炎的高发期,因虫咬类型和个人体质不同,发病情况各异,就诊患者络绎不绝。而艾既可起驱蚊、祛暑、辟邪的功效,湖北一带至今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4、鸡蛋中毒:
鸡蛋里放1-2克糖精就会死亡。鸡蛋和糖棍同食容易中毒,并曾有死亡的报道,多发于儿童。一人冲鸡蛋时,寻不着糖,就放了糖精,结果抢救无效死亡。
5、鸡蛋哽噎:
白煮鸡蛋在口腔咀嚼不充分或没有配合汤水冲食,容易出现哽噎。这时需要立即饮水,无济于事立即寻求就医和帮助。特别注意避免鸡蛋整个放入口中,以免误咽误吸。
6、枣核隐患大:
枣核两头尖细、形体纤长,相当容易嵌顿于消化道的各个生理狭窄处,特别是老年人大多安装义齿、口腔感觉失误;儿童反应迟钝、吞咽发育不成熟,以至枣核嵌顿发病率高。普通患者往往症状比较轻微,多伴有梗阻感、吞咽不适甚至困难等,嵌顿在胃和十二指肠者往往伴有腹痛。如果出现持续的吞咽困难、呕血,颈部肿胀、压痛,腹痛明显,饮食不下,腹肌紧张,反跳痛,大便不通或便血就要引起注意,及时就医了;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冰冷,面部苍白,神志不清均是致命的。
7、糯米窒息:
在嬉闹中吃粽子,容易引起糯米或食物粒进入气管。
气管异物发生的症状通常与异物的大小、形状、异物的性质及在气管中的位置有关,轻者可无典型症状,容易疏忽延误治疗,重者则可很快窒息而死亡。米粒粘稠进入气管后,会导致局部气管堵塞,导致呼吸困难的。
病人进食中突然发生呛咳、剧烈阵咳及梗气,容易发生气道阻塞。如短时间无法清除,则出现持续性咳嗽、咯血、肺不张或肺气肿的症状,米粒腐烂引起继发感染。由于气管异物对人的生命危害很大,一旦确定异物进入气管,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医院就诊取出异物。
尝试采用海姆里克氏手法,将幅膈向上挤压,借空气的力量把异物冲顶、出来。具体方法如下:1.让患儿头向下,一手抱其腹部,另一手拍打其背部正中。也可用双手抱住患儿的心窝处,从后面将患儿抱起来,然后用力上拉挤压。2.让患者站立,抢救者站其身后,两手抱住上腹部,然后向上用力提拉,有时仅一次即可将异物呛出。3.如果患者意识已经丧失,应让其平卧,抢救者两手交叉放在心窝处,用力向上挤压,用力要适度。一次无效的话,应反复多重复几次。4.如果异物已取出来,患者呼吸正常,也应安静地观察一段时间,看有无变化。如病情严重,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医院抢救。
祝大家事业过“午”关斩六将,家庭“午”谷丰登,生活“午”彩缤纷,才智学富“午”车,朋友“午”湖四海,人生“午”味俱全,人人都对你“午”体投地。端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