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患者往往病情平稳,但偶尔也会病情突变,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我们医务人员来说,患者安全是首位,考验着我们的应急反应水平、流程衔接的熟练度。
为进一步提高门诊跨院区转运薄弱环节病情突变患者的救治能力,我院门诊部于1月20日开展了跨院区转运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应急演练。本次演练是继去年9月份门诊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应急演练的进阶升级版。
演练特邀我院急救专家、鱼峰院区急诊医学科黄伟副主任进行讲解和指导,西院重症医学科赖军华副主任、全科医学科主任莫文宏在演练中担任重要角色,来自三个院区门诊护理人员、导诊、西院急诊科护理人员30余人参加了本次演练观摩。
下午4点,演练正式开始。鱼峰院区内科分诊台内,一名患者就诊时医生开出了住院单,需要送到新院区住院。分诊护士随后与转运护士进行病人的交接,将患者安全送上转运救护车。运送途中,转运护士突然发现患者面色苍白,自述胸部疼痛,并大汗淋漓。意识到患者发生病情变化,转运护士小陆立即安抚患者,助其平卧,测量生命体征,快速连接氧气枕,建立静脉通道,并呼叫司机前往最近的西院区急诊科进行处理。
伴随着救护车的鸣笛声,转运护士使用救护车上急救箱的输液用物开通了静脉通道。3分钟后救护车到达西院急诊科。接到求助电话的急诊科人员早已准备好平车等候在门口,莫文宏主任边转运边问诊,了解到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要求立即进行床旁心电图检查。一旁的接诊护士韦金益连接上管道氧气即开始操作检查设备、报告患者生命体征情况,闻讯赶到抢救室的吕铮组长与转运护士交接患者病情、指挥抢救,并联系保卫科寻找家属。
检查显示患者为前壁心梗,“立即口服心梗1包药。”“16:15分,心梗1包药口服”主班护士唐湘重复无误后执行医嘱,并观察用药效果。1分钟后,心电监护出现直线。“不好,患者病情恶化,心率为0,马上抢救”。莫文宏主任首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观察到情况无缓解后,要求联系ICU医生协助插管,同时配合除颤。ICU医生接到呼救快速到达抢救室,顺利插管成功予辅助呼吸。经抢救患者生命征不平稳,2名专家评估后予转ICU进一步处置。
组长吕铮联系电梯员准备专梯转运,并告知ICU病房准备接诊患者。在护士及医生护送下,患者顺利转入ICU住院。随即,组长上报门诊部王海梅主任事件经过。整个过程衔接流畅、有条不紊。
演练结束后,门诊部王海梅主任主持了总结会。演练总指挥易新平副院长、黄伟副主任、秦雪兰科护士长逐一进行点评。参与演练人员首先谈到了整个过程的感受,大家一致认为本次演练是一次锻炼提升应急能力的机会,是一次很珍贵的体验。
门诊部沈菊护士长谈到,目前多院区的运行模式对于护理管理工作是一项新的挑战,理论知识需要在实战中升华,不常常急救的门诊相关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需常提醒,常演练。秦雪兰科护士长亦同样感受到导诊护士要加强培训的内涵,才能更好的适应服务患者的需要。作为资深急诊专家的黄伟副主任则讲述了鱼峰院区急诊遇到的转运问题及解决方法供参考。
易新平副院长讲话
最后,易新平副院长对导诊转运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肯定了门诊部本次演练的现实意义,非常贴合实际工作,从脚本的撰写、各个环节的落地、演练人员的反应水平均得到较好的呈现。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不足,需要我们通过总结去发现问题、完善流程、甚至改进管理模式,演练的目的是为了实际工作中保证患者的安全,病人身上无小事,只有不断的改进不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会后,管理人员再次进行小规模的讨论,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文
吕铮
图
梁意
编辑
伍玲
审核
王海梅
责任编辑
陈新援
服务信息:
新院区(和平路号):
急诊科:-
客服中心:-
大厅前台:-
鱼峰山院区(柳石路1号):
急诊科:-
门诊总台:-
门诊预约:-
西院(医院):
门诊总台:-
产科门诊(鱼峰山院区):-
产科病房(鱼峰山院区):-
儿科门诊(鱼峰山院区):-
儿科病房(鱼峰山院区):-
母乳喂养咨询门诊(鱼峰山院区):-
点在看,让更多人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