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幽门梗阻病因
肠梗阻病因
脑梗阻症状
肾梗阻症状
食道梗阻症状
食管梗阻症状

安全小电台第38期防治异物吸入急

支气管异物是急诊儿科常见的急危疾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为吞咽异物或气管异物阻塞等意外而导致窒息死亡的儿童近名。儿童异物阻塞常见且发生的时间非常短,往往五六分钟就能致命,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刚学会走路到3岁间的宝宝较多见。其严重性取决于异物的性质和造成气道阻塞的程度,轻者可致肺部损害,重者可致窒息死亡。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防治异物吸入及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分享给家长朋友,请认真阅读,掌握好这一项方法技能。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目前公认的气道梗阻现场急救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它的原理主要是冲击患者的上腹部,令腹部的膈肌迅速上抬,胸腔的压力突然增加,从而给气道一股向外的冲击力,可以促使梗塞到气道的异物排出。

一、小儿误吸异物的急救

异物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1.内源性较少见。如破溃的支气管淋巴结和各种炎症所致的肉芽、假膜、分泌物和干痂等。

2.外源性较多见。可分为固体性、液体性,又可分植物性、动物性、矿物性、化学制品等。临床常见如:果冻、水果糖、瓜子、花生米、黄豆、坚果、大枣、酸菜条、小纽扣、硬币、图钉等。

二、小儿误吸异物的危险因素

1.易哭闹的小孩。

2.喜欢把东西放入嘴里的小孩。

3.在咀嚼时喜欢说话,嬉笑甚至奔跑的小孩。

4.家长有时给孩子吃他们没料到不能嚼烂的食品。

5.幼小的小孩,因为没有臼齿,咀嚼能力较差。

6.吞咽功能不完善,气管保护性反射不健全。

需要注意的是:误吸异物后一定不要给孩子喝水,喝水可能加剧堵塞,加重患者的窒息症状。干果等东西卡住喉咙后,也不宜喝水,因为干果遇水膨胀只会导致卡得更严重。

三、小儿误吸异物的危害

四、气道解剖图解

五、异物吸入的表现

六、如何处理“误吸”?

1.海姆立克急救法:由外科医生海姆立克教授发明,该急救方法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

具体步骤:救护者站在患儿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患儿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

2.推压腹部法:将患儿仰卧于桌子上,抢救者用手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反复多次,可使异物咳出。

3.拍打背法:立位,抢救者站在儿童侧后方,一手臂置于儿童胸部,围扶儿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地拍击,以利异物排出。

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CA)是指是指心脏泵血功能机械活动的突然停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常常是心源性猝死的直接首要因素。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骤停的主要手段。《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介绍了成人CPR[基础生命支持(BLS)]的标准。引发CA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室颤(VF)、无脉性室速(VT)、心室停顿以及无脉性电活动(PEA),后者并称为电-机械分离。目前,全球统一的CPR标准技能的要求包括:?正确执行处理成人CA患者的流程(识别、呼救、判断、复苏);?快速(频率~次/min)、用力(深度5~6cm)按压;?胸廓充分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断;?通气有效但避免过度通气;?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正确应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气道异物梗阻患者的急救。

(心肺复苏视频)

以上方法你都学会了吗?

希望家长们都能掌握,同时也希望不会用到。

图文:来自网络

初审:王芳

复审:陈晓星

终审:缪雪银

长按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ingsr.com/sggzzz/8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