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热成形术(BronchialThermoplasty,BT)是一种非药物治疗的微创方法,通过支气管镜下消融设备对气道平滑肌进行治疗,从而达到减少哮喘急性发作、减少哮喘用药量及种类,可提高生活治疗与运动耐量。对于BT的作用机制原理及适应症目前仍在不断探索中,重症哮喘患者肺功能严重下降后急需给予有效的治疗以防止肺功能持续恶化,但临床对其治疗存在较大争议,如是否可行BT治疗。我院对此进行了探讨,撰写了《支气管热成形术对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60%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刊登在《中华医学杂志》。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年1月—年1月行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的75例重症哮喘患者,根据治疗前的FEV1%预计值分为两组:FEV1%预计值60%组(39例)、FEV1%预计值≥60%组(36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用量、急性发作次数、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改变及治疗后3周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口服波尼松用量、吸入布地奈德罗用量、急性发作次数均显著大于FEV1%预计值≥60%组,ACT评分显著低于FEV1%预计值≥60%组;其中BT治疗后1年FEV1%预计值60%组口服泼尼松用量仍偏高外(P=0.),余各项指标在治疗后1年及治疗后2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1年、2年各项指标均好于治疗前(均P<0.05),FEV1%预计值60%组BT治疗后2年吸入布地奈德量、急性加重次数均少于治疗前1年(均P<0.05),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EV1%预计值≥60%组各指标治疗后2年与治疗后1年相比,除吸入布地奈德量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FEV1、FEV1%预计值均显著低于FEV1%预计值≥60%组(均P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的FEV1、FEV1%预计值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后各时点FEV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后2年FEV1%预计值高于治疗前(P0.05)。
两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FEV1%预计值60%的重症哮喘患者进行BT治疗能有效改善肺功能指标,缓解病情,且不会明显增加呼吸不良事件的发生,其中FEV1%预计值60%的重症哮喘患者相对于FEV1%预计值≥60%的患者BT治疗后获益更明显.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