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疾病解析——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什么是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通俗地说就是吃饭功能发生障碍,不能正常地吃饭了。”河北医院总院康复科主任任红这样告诉记者。
“正常的摄食过程,也就是吃饭过程应当是这样:食物送入口腔咀嚼,形成食团,由舌运送至咽部,引发吞咽反射,经过咽喉进入食道,通过食道的蠕动到达胃部。”任红说,这是一个多器官参与的协调自然的很精密的生理活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比如舌的动度不够、咽反射消失或减弱、环咽肌不能正常开放等,都不能顺利完成吞咽动作,从而引发吞咽障碍。
任红说,患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往往非常痛苦。因为吞咽障碍常常伴发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塞等等。此类患者一般不能经口进食,只能留置胃管,鼻饲饮食。“除了再也不能享受美食的快乐,时间长了还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
吞咽障碍的常见病因
任红表示,临床上有好多疾病可引发吞咽障碍。第一类为口咽部疾病,如口炎、咽炎、咽后壁脓肿、咽肿瘤等。第二类为食管疾病,如食管炎、食管瘢痕性狭窄、食管癌、贲门迟缓症等,此类疾病多引起食道狭窄导致吞咽功能障碍。第三类为神经肌肉病,如各种原因引起的球麻痹、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等。第四类为以癔病为代表的精神性疾病。
此外,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等也会引发吞咽障碍,其中脑卒中出现吞咽障碍的发生率最高,可达45%。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原则
任红表示,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原则一是早诊断、早评定、早治疗,二是综合治疗,综合多种有效治疗和训练方法,包括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吞咽训练、中医治疗等,达到最佳康复效果。“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比如脑梗死患者需积极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营养神经,在原发疾病病情平稳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全面评估,找出患者吞咽障碍的问题点在口腔前期、口腔期、咽期还是食道期,然后根据患者的障碍点、问题点,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组织康复治疗。许多患者通过治疗可拔除胃管自行进食,重新享受美食。”
多管齐下的康复组合拳
患者张某,男性,58岁。患者于晚十点站起来喝水,感觉头晕,喝水时突发剧烈呛咳,不能下咽。入院诊断脑梗死,头颅核磁检查定位在脑干,属典型的球麻痹患者。主要症状就是吞咽不能,滴水不能进。医嘱予以留置胃管,鼻饲饮食。
“人体口腔一天中会不断分泌唾液,正常人在睡眠中会自动吞咽分泌唾液,”任红介绍,“但此患者晚上需要差不多一小时醒一次,把口中分泌的唾液吐出来。”
在抗血小板、改善循环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康复治疗团队为患者进行了专业系统的吞咽功能评价后发现,患者的问题主要在口腔期和咽期,舌运动差,形成食团慢,向咽部推送食物的力量不够,吞咽反射消失,吞咽不能。并据此制定了康复方案:
1、运用神经肌肉定位仪对发生问题的靶肌肉——舌骨舌肌、咽缩肌、环咽肌肌肉做定点药物注射,直接作用于运动终板(即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共同形成的效应器,分布于骨骼肌内,支配肌纤维的收缩)。
2、帮助患者进行吞咽器官运动训练。患者在言语吞咽治疗师的指导下,通过呼吸训练、冷刺激训练、咳嗽训练、感觉促进综合训练、声门上吞咽法、促进吞咽反射训练等康复训练手段,促进下颌、面颊、唇、舌、腭咽闭合、咽喉功能(促进声门闭合)的恢复。
3、运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的电刺激理疗法,通过低频电刺激,改善患者功能。
4、康复团队中的中医专家为患者辨证调理,予中药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予针灸治疗疏通经络。
经过10天治疗,患者可进食粥一碗。“之后再做评定,再制定第二阶段康复计划。该患者痊愈出院时,已经拔除胃管可正常进食了。”任红说。
专家观点——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康复,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疾)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以减轻伤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使其得到整体康复而重返社会。
河北医院总院康复科主任任红告诉记者,康复是现代医学的概念,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标志事件是中国康复中心的成立。康复医学是在患者经过抢救治疗、保持生命体征的同时,就开始介入的以恢复重建机体生理和心理功能、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医学科学。它的服务着重点主要是患者的功能问题,比如脑卒中后的失语、肢体活动不利等功能障碍。
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对康复是这样解释的:“康,安也;复,返也”。“这说明康复有恢复平安或重返健康之义。”任红说,中医的整体观念和现代医学的综合康复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诊疗与现代康复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康复更加完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才是完整的康复。“临床证明,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方式疗效显著。我个人认为,这也应是我国康复发展的趋势。”
“比如我们对多种亚健康状态的调节,比如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大造成身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的多种症候群——皮肤过敏、头痛、肩背痛等等——都是中西医结合康复的‘强项’。我们都有相应的一套治疗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任红说。
采访最后,记者请任红用一句话概括医疗和康复治疗,他说:“医疗可以救人,但康复可以使人变得更有价值!”
链接——
并发症处理:吞咽障碍患者误吸怎么破?
据统计,脑卒中后、鼻咽癌术后及各种原因导致吞咽障碍发生误吸风险极高,吞咽障碍中因误吸导致肺部感染占所有并发症的首要地位,如何发现误吸、避免误吸,以及及时处理误吸,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成为宣教的重点。
什么是误吸
误吸是指来自胃、食道、口腔或鼻的物质从咽进入气管的过程。这些物质可以是固体,如食物或异物;也可以是液体,如血液、唾液及胃肠内容物。呕吐或返流是胃内容物误吸的主要原因。易感人群多为3岁以下、65岁以上或有吞咽功能障碍、意识不清、气管切开、留置胃管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发生误吸的表现
误吸分为隐性误吸和显性误吸。
隐性误吸:不伴有咳嗽的误吸。误吸量小于1ml,表现为精神萎靡、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及纳差,不易引起家属及医务人员的注意。可行吞咽造影及FEES等影像学检查诊断。
显性误吸:伴有咳嗽的误吸。发生时,患者首发症状为剧烈咳嗽、血氧下降、呼吸困难。极易诱发重症肺炎、急性左心衰及急性呼吸衰竭等。
怎样避免误吸
★如果有假牙请去掉假牙,若发现患者口腔有食物残留或分泌物,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取合适的进食体位:
1)意识清楚的老年人,根据病情许可可取半卧位或坐位,进食30分钟后可平躺;
2)昏迷患者留置胃管需鼻饲时床头摇高30°~60°,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食物返流引起窒息。
★进食速度:细嚼慢咽,缓慢喂食。在喂下一口时确保上一口食物已经咽下。食物以糊状为主,避免进水、汤类及干硬食物;
★对咳嗽、喘息、多痰患者,进食前要充分咳出痰液,必要时请护士吸痰或行气管镜吸痰;
★饭前饭后30分钟之内不宜进行康复锻炼。
及时处理误吸
处理误吸的主要原则:立刻停止进食,就地处理;
★清醒误吸患者:及时清理口腔内痰液、呕吐物,从背后箍住误吸者腹部,一手握拳,使拇指倒顶住其腹部正中线肚脐略上方,远离剑突,另一只手握住第一只手,突然用力抱紧加压腹部,使胸腔气体喷出,排出异物,注意施力方向,防止胸部和腹内脏器损伤;
★意识不清误吸者:将误吸者仰卧位,头后仰,开放气道,急救者跪其大腿旁成骑跨在两大腿上,一手掌根平放在其腹部正中线肚脐的略上方,不能触及剑突,另一手直接放在第一只手背上,两手重叠,一起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误吸者的腹部,连续6~10次。抢救者身材矮小,不能环抱住患者腰部者适用此方法;
如异物不能有效清除,医院求助或立即拨打“”求救。(黄洁)
来源:现代护理报
-THEEND-
现代护理报
中国护理第一报最权威护理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白癜风会治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