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买过一种叫做“海绵宝宝”的泡水玩具,事实上,这种玩具是一种凝胶球,放置在水中会迅速膨胀,最大可达到原体积的倍左右,正是遇水会“长大”这样的特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正是这种“海绵宝宝”让不少孩子险些丧命。
一个8岁大的女童误吞下一颗“糖果”,但是这颗糖果却险些要了孩子的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颗“糖”实际上是一个吸水玩具球,被孩子吞下后,在其腹中吸收水分膨胀了起来,堵住了肠子。
孩子吞下“糖果”后出现了呕吐胆汁、腹部肿胀和严重便秘的症状。医院之后,医生为孩子拍摄了X光,但是并没有发现任何异物,只是看出消化道比正常的孩子宽很多,万般无奈之下,医生只得对孩子进行手术,没想到在孩子的小肠处取出了一个直径3.5厘米的凝胶球,所幸孩子的身体并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也没有因为肠梗阻而产生并发症。
为了了解这种“海绵宝宝”对孩子的伤害,医生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将一个未吸水的凝胶球泡在水里。4天后,凝胶球的直径达到5.5厘米,体积是原来的倍。由于这种凝胶球无法被X光检测到,医生们对这种玩具的安全性深感担忧。
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中被大家忽略的小东西竟然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这样大的伤害,这是很多家长都没有想到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吞下异物该怎么处理呢?
一,紧急催吐
当发现宝宝吃了什么东西或有些不太正常时,父母可以用一只手捏住宝宝的腮部,另一只手伸进他的嘴里,把东西掏出来。
若发现宝宝已将东西吞下去并且出现异样,可刺激他的咽部,促使宝宝呕吐,把吞下去的东西吐出来。
二,静观其变
宝宝将异物吞下后,只要当时未发现呛咳、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表现,就不必过分紧张,无须想方设法使误吞的异物吐出来,催吐有时反而会使异物误人气管而发生窒息。
多数异物在胃肠道里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两三天,每次宝宝排便时,家长都应仔细检查。若宝宝吞咽异物经过三四周仍未发现排出,应请医生处理。棋子、硬币、纽扣等异物,都能随胃肠道的蠕动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可多给宝宝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促进消化道的生理性蠕动,加速异物排出。
三、及时就医
如果吞人钉子、曲别针、碎玻璃等带尖带钩的异物,很难顺利排出,医院检查处置;如果宝宝吞咽异物后,出现呕血、腹痛、发烧或排黑色稀便的现象,说明有严重的消化道损伤发生,必须立即就医;如果宝宝吞咽的是药片且剂量重、副作用大,必须立即送医,通常须在2小时内施以洗胃。
幼小的孩子更需无微不至的照顾,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记得分享给有需要的人。(图文整理自网络)
我们用心做好每一条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