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晶、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医院麻醉科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恢复室护理学组委员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学组委员
一小儿麻醉死亡率与气道1、小儿围手术期死亡率
美国“小儿围手术期心跳停止登记”数据库资料显示:-年登记的围手术期小儿心跳停止例,-年例。其中与麻醉相关的心跳骤停大约占50%,其相关心跳停止发生率为1.4/。74%的患儿抢救成功,26%的患儿抢救无效死亡。麻醉相关死亡发生率为0.36/,死亡者中55%为11月以内的婴儿。
我国新生儿与儿童的麻醉死亡发生率为7/(成人麻醉死亡率为1/)。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占总并发症50%~70%。年龄越小的早产儿或合并复杂疾病的儿童,出现呼吸道并发症的风险和几率越高。
2、小儿生理特点
呼吸频率:年龄越小,频率越快,储备能力较成人差。
呼吸节律:易出现节律不齐、间歇呼吸及呼吸暂停,新生儿尤为明显。
呼吸功能:潮气量6~8ml/mg,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死腔的轻微增加就会严重影响小儿的气体交换。
3、小儿气道解剖特点
鼻:分泌物过多、黏膜易水肿。
头颈:头大颈短。
舌咽:口小舌大。
喉:喉头位置高,会厌呈“U”型。
肺: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
气管:3岁以下双支气管与主气管的成角基本相等。
胸廓:呼吸主要靠膈肌上下运动。
纵隔:在胸腔内占据较大空间。
二小儿眼科手术特点患儿年龄较小,一般为出生几小时、几天的早产儿。此时易伴发上呼吸道感染。小儿眼科手术操作精细,手术时间短,出血较少,手术范围局限,刺激相对较小。青光眼等疾病患儿需要多次手术。患儿年龄每减1岁,围术期呼吸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加11%。
1、小儿眼病相关综合征
婴幼儿眼病常常合并各脏器畸形及复杂的并发症,累及呼吸道,给麻醉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
2、眼科全麻患者年龄分布
如下图所示,小于1岁患者逐年增加,眼科普查与眼底筛查越来越趋向小龄化。
三眼科手术麻醉要求麻醉诱导要求快速、平稳。术中要求充分镇静、镇痛、制动。麻醉时注意眼位居中固定、控制眼压。及时处理眼心反射并进行有效的呼吸道管理,苏醒时平稳迅速,并注意预防处理PONV及术后疼痛。
1、日间手术优越性
多:在院时间短,资源有效利用,手术量增加。
快:手术等待时间缩短,周转快。
好:手术技术娴熟,麻醉质量保障。
省:减少医疗费用。
2、婴儿摄取吸入性麻醉药物快的原因
如下图所示,高分钟通气量与功能残气量之比(5:1),而新生儿相对单位体重的氧输送量高,因此更多的血液到达血管丰富的器官(心脑),采用血气分配系数低的七氟烷诱导更快、苏醒更迅速。
3、气管插管VS喉罩
喉罩比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风险明显降低
4、LMATM喉罩比气管插管的优势
不需要使用喉镜,插入技术简单易学。插入时和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需求(无需肌松剂),患者耐受性好。有效减少呛咳和咳嗽、咽喉疼痛以及术后恶心呕吐。
四气道-麻醉医生最关心的问题1、小儿困难气道常见的原因
2、小儿困难气道的评估
(1)有无插管困难的经历以及气道手术史。
(2)有无睡眠异常表现,是否出现颈伸长头后仰的睡姿,有无梦游或与气道梗阻相关的遗尿现象,有无打鼾或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3)有无进食时间延长,是否存在吞咽时伴呛咳或恶心,有无呼吸困难或不能耐受运动的病史。
3、小儿困难气道处理
预料的困难气道
(1)确定首选方案和备选方案。
(2)准备好处理困难气道的工具。
(3)充分保留面罩吸氧,插管过程中确保氧合。
(4)保留自主呼吸,防止变成急症气道。
(5)通气和氧合是最主要目的,实施手术中要具有微创意识。
意外的困难气道
(1)能通气但插管困难者:插管时间不大于1分钟,或SpO%。
(2)面罩通气保证氧合,先置入喉罩。
(3)分析原因,调整方法或人员再插管。
(4)考虑唤醒或取消手术。
(5)面罩通气困难+气管插管困难:按压胸廓、采用急症气道的工具。
谨记:患者只会死于通气失败,而不会死于插管失败!
4、急症气道工具和方法
处理急症气道的目的是挽救生命。在既不能通气又无法插管时,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置管是唯一挽救生命的方法,要果断、迅速实施。建立有创气道不是失败,患者窒息而死(致残)才是最大失败!
制作:张旭
排版/编辑:刘家甫
校对:于丽水
戳原文,更有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