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
阅读时间:4分钟
9个月大男婴一阵咳嗽后不明原因大量“吐”血,犹如武侠剧情节,十分惊险,经医院多科专家联合诊断,找出“内伤”原因,原是体内两支支气管动脉畸形血管破裂所致,最终经导管介入栓塞止血成功。目前,男童已康复并顺利出院。
咸宁市9月大男婴诚诚(化名)长得白白嫩嫩,十分可爱,半个月前,吃完奶的诚诚一阵咳嗽后,突然毫无征兆吐出大量鲜红色血液,吐了五六次,每次“吐”血量达30ml,衣服上、脸上到处都是血迹,触目惊心的场面吓坏了家人,医院救治,后转往医院。
入院时,诚诚病情危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血红蛋白低至70g/L,不到正常值的一半,贫血严重,血压低,心率快,在急诊予以急救处理后,被收入重症医学科治疗。住院期间,诚诚又发生多次“吐”血伴血便,医护人员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止血、输血等治疗后,诚诚吐血的症状仍难以控制,随时有呼吸道堵塞窒息死亡风险。
当务之急,需要尽快明确出血部位,找到“内伤”原因,对症下药。医生判断,“吐”血可能是胃部或肺部有出血,进行胃肠镜检查后,排除了消化道出血,随后,在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发现支气管内有活动性出血。
血液肿瘤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普外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后初步考虑,诚诚气管内涌出的大量血液,可能是患有支气管动脉畸形所致。
放射科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术后,最终证实了专家们的推断:诚诚体内罕见地存在有2支支气管动脉畸形血管,这便是他反复“吐”血的原因所在。而血便可能是气管内出血后,患儿无法咳出,吞入胃肠道所致。
放射科主任黄穗介绍,造影显示双侧支气管动脉扭曲,远端可见大量畸形血管团,并可见造影剂外溢,呈“瀑布”状,意味着患儿支气管动脉发育异常,感染、咳嗽或血管内压力增高都会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找到了出血点,需立即进行栓塞止血,而就在介入手术前,诚诚又发生一次意外状况,诚诚携带呼吸机从重症医学科进入介入手术室,行麻醉手术前,更换麻醉面罩时,随着呼吸机被拔出,口中的鲜血也喷射而出。
黄穗主任带领的介入手术团队与麻醉科默契配合,谨慎操作。考虑到诚诚仅有9个月大,手术的部位还是细小的支气管动脉,手术的精细操作无疑是对手术医生一个不小的挑战。
患儿年龄小,血管细,通过介入手术,要将发丝粗细的导管放入支气管动脉里,并在直径不到2毫米的血管内进行导管操作,封堵出血点十分不易。
使用微导管超选介入治疗,进入血管远端并进行栓塞,栓塞后患儿咯血立刻止住,患者转危为安。术后未见咯血,一周后康复出院。诚诚成为湖北省省内支气管动脉畸形栓塞年龄最小的患儿。
诚诚介入术后2天,又一名支气管动脉畸形1岁患儿被送入放射介入手术室。
黄穗主任介绍,支气管动脉畸形在儿童中并不常见,儿童大咯血更为少见,一旦发生便容易引起窒息、呼吸衰竭、休克甚至死亡等,属于内科急症,需要对病因尽快做出诊断,并进行介入栓塞治疗,行介入栓塞治疗没有后遗症发生。
完
图文
医院
审核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放射介入专委会
张国福
编辑
小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