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mlichManeuver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清除上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位名叫海姆立克的急诊科医生发明的。它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人免于窒息风险,因此也被称为“生命的拥抱”。
TheEmbraceofLife
一、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主要是冲击患者的上腹部,令腹部的膈肌迅速上抬,使胸腔的压力突然增加。
由于胸腔是密闭的,只有气管一个开口,故胸腔(气管和肺)内的气体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涌向气管,从而给气道一股向外的冲击力,促使梗塞气道的异物排出。
二、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
如果孩子(大人)不能哭、不能咳嗽、不能发出任何声音;或者仅有轻微无效的咳嗽、仅能发出尖锐的声音、仅能挥动双臂,这时候很有可能异物卡入了气道,要迅速想办法把东西排出来。
?海姆立克征象的快速简易识别:三不能+V型手。
三不能是:异物阻塞气管后,患者不能说话、不能呼吸、不能咳嗽。
V型手就是当患者出现“三不能”时。双手不由自主呈现V型紧紧抓住自己的喉咙。
?一般来说,一个人从被异物卡住喉咙的那一刻开始,有5分钟左右的“黄金救治期”。一旦识别出海姆立克征象,请立即使用海姆立克手法进行急救。
三、针对不同群体的操作手法
1岁以内
1、手托孩子背部,头部略低于胸部,用小指及拇指按压,按压部位为孩子两乳连线中间的下方,用冲击的按压方法,连续按压5次。
2、身体与头颈部同时翻转至家长另一侧手臂,手托孩子腹部,头略低,另一只手拍打肩胛骨中间位置,连续5次。
3、若异物还没有排出,再次翻转按压,反复数次直到异物被拍出,此法必须在异物卡死气管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且必须在4分钟之内完成。
1岁以上及成人
(一)拍背法
一只手环住孩子,让孩子身体稍微前倾,重力放到自己的胳膊上,另一只手拍打孩子肩胛骨中间位置,连续5次。
(二)环抱法
一只手握拳放在患者胸骨下(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2厘米),另一只手握住自己的拳头,双手急速冲击性的、向内上方压迫孩子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的进行,以形成的气流把异物冲出。
自救
就近寻找到一个固定的物体,比如椅子。将自己腹部胸骨下方抵在椅子边缘上,两只手抓紧椅背,快速冲击,压迫腹部,直至异物吐出。
患者已昏迷
两腿分开,骑跨在患者腰部,一手握拳,双臂伸直,用力向前向下推压上腹部。
孕妇及肥胖者
对于极度肥胖及怀孕后期发生呼吸道异物堵塞的患者,应当采用胸部冲击法,姿势不变,只是将左手的虎口贴在患者胸骨下端即可,注意不要偏离胸骨,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四、“剪刀、石头、布”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手法要点
剪刀
两个手指并拢,像一个闭合的剪刀。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按压点在肚脐上方两横指以上的位置,首先是找到患者肚脐的位置,然后将两根并拢的手指横放在肚脐以上,即可找到按压点。
石头
拳头。一手握拳,拇指侧的拳眼放在按压点上。
布
布,指的是另一只手抱拳,然后用向上、向内的力量,冲击患者的上腹部。
可以通过这个口诀,记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手法和作用位置。
五、注意事项
海姆立克急救法仅仅适用于异物吸入气道,不能用于食道异物的紧急处理,且不要在看似气道梗阻,但仍能说话、呼吸的人身上使用。
一旦尝试海姆立克急救法不能将异物排出,患者的呛咳和呼吸困难还在持续,医院紧急抢救或拨打急救电话。
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伤害,尤其对老年人,因其胸腹部组织的弹性和顺应性差,按压可能导致肋骨骨折,胸腔或腹腔内器官的破裂、出血,因此,发生气道异物阻塞时,应首先采取其他方法排出异物,在其他方法无效且患者情况危急时才考虑海姆立克急救法。
内容来源
院前急救联盟、华南农业大学红十字会、鄂州基层党建、精神科护理、绿野救援队、有来医生
文章来源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复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