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媒体上因为异物阻塞导致儿童发生窒息危险甚至死亡的事件屡见报道,尤其婴幼儿死亡率极高。阻塞气管的物品从食物(如花生米、肉块、葡萄、果冻、汤圆等)到一些误服的东西(如纽扣电池、笔帽、小玩具等)各种各样。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医院,家长不懂得急救,错失黄金抢救时间,导致悲剧发生的事件不在少数。
1.发生异物梗阻的表现
异物进入上下呼吸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会导致呼吸困难或完全不能呼吸,称之为气道异物阻塞。
而严重的气道异物阻塞,表现为突然的剧烈呛咳、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发绀,常常不由自主地以一手紧贴颈前喉部。进而导致全身组织缺氧,一旦缺氧,大脑细胞在4-6分钟内就会开始进入不可逆死亡阶段。气道异物梗阻的早期发现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这个“V”形手势是典型的气道异物梗阻后的表现,不过一般出现在1岁以上以及成人身上,那如果家里1岁以下婴儿发生了气道异物梗阻该怎么观察呢?
记住这5点:
剧烈呛咳、反射性呕吐、哭声嘶哑、呼吸困难、面色青紫。
2.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方法
要挽救孩子的生命,仅靠“”是不够的,尤其是异物阻塞发生的缺氧、窒息,一般等医护人员到场,也错过了施救的黄金时机,因此,必须马上当场急救。
大于1岁儿童:背部叩击法
大于1岁儿童:腹部冲击法
(即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并不复杂,就是用外力来冲击腹部和膈肌下的软组织,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的下部,驱使肺部残留的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气流带有冲击性和方向性,能够在气道内长驱直入,从而就有可能将阻塞气道的异物驱除。
小于1岁儿童:背部叩击法
小于1岁儿童:胸部冲击法
3.如何运用上述急救方法
1岁以上流程图
1岁以下流程图
注1:是指气道梗阻表现加重,表示梗阻仍未解除,继续交替进行5次背部叩击。如果解除了梗阻,是不需要做满5次。
注2:EMSS:是指“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简单的说就是打,而不是指中国邮政业务。
请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