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对原有方法不断改进的基础,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现今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学要发展,就必须创新,要顺应时代发展,就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品质。在护理工作中要不断思考、学习、探索、研究、总结,才能取得更好效率。下面介绍几种我们的护理小创新。
巧用纽扣式小卷尺
一、项目开展的意义
红外线烤灯局部照射,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红外线烤灯说明书中规定,照射距离25-35cm,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因为工作忙来不及寻找或没有合适的尺子,很多时候估计一下距离就给病人照射,存在很大的主观性。距离太大,达不到治疗效果,距离太小,有灼伤皮肤的可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将钥匙扣式小卷尺,固定于烤灯伸缩式臂杆上,用于测量照射距离,经例患者使用验证,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二、材料
钥匙扣式小卷尺,橡皮筋
三、设计和使用方法
(1)将钥匙扣式小卷尺用橡皮筋固定于伸缩式臂杆上紧贴灯罩;
(2)测量时拉出卷尺,测量完毕,轻按卷尺上的按钮,卷尺自动弹回;
(3)测量长度完毕,打开开关前,将小卷尺滑离灯罩,避免烫坏卷尺。
四、创新点
①成本低;
②皮筋固定小卷尺,易于在臂杆上滑动;
③小卷尺塑料外壳,可用消毒液擦拭消毒,符合院感要求;
④设计合理,简单方便,操作容易。
一次性口罩的妙用
一、项目开展的意义
耳部、鼻部疖肿或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应用红外线烤灯局部照射,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因为它采用的是红外线,而不是紫外线,对眼睛没有损害,但为了防止治疗后眼晴干涩,照射时以前我们用潮湿纱布或小毛巾盖住眼晴,但照射耳部或患者头部活动时纱布易滑动,有时用胶布粘上去防止滑动,再去掉的同时胶布痕迹难以去除,还有粘住头发的情况,而且也不美观,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将湿纱布置于一次性口罩内挂于耳朵,这样舒适美观,也解决了纱布或小毛巾来回滑动的问题。
二、创新点
1.取材方便,成本低廉;
2.设计合理,简单方便,容易操作。
3.患者舒适、美观。
一次性薄膜(PE)手套的妙用
一、项目开展的意义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和抢救生命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经,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输液外渗,可以引起机体局部皮肤及组织损伤。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输液外渗,外渗后我们将新鲜土豆,清洗干净,用刀将土豆从中间切开两块,再从两块的直径最大的地方切成0.2cm-0.3cm的薄片,在注射部位肿胀处敷盖土豆薄片,用手掌轻轻按压,让土豆薄片更好地贴在皮肤上,并用保鲜膜包裹土豆薄片,待土豆薄片干后再更换。科内无保鲜膜,让患者家属外出购买比较麻烦,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科用一次性薄膜(PE)手套代替保鲜膜,先用胶布固定土豆片,再套上PE手套,操作简单,得到患者和本科室护理人员的好评。
二、创新
1.取材方便,成本低廉;2.操作简单。
巧用一次性中单制作一次性气管切开敷料保护垫
一、项目开展的意义
目前耳鼻喉科气管切开术主要用于解决喉梗阻性呼吸困难或喉肿瘤切除术前的重要准备措施。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细菌容易繁殖,且气管切开的患者大部分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容易引起感染。雾化吸入是气管切开后常规治疗,且常有痰液自气管套管喷出,容易引起周围敷料潮湿或污染,为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因局部感染加重病情,气管套管周围敷料潮湿或污染时需及时更换,但过频繁更换不但增加了患者气管切开处的刺激和护士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用一次性中单,根据患者年龄不同,制作了大小不同的一次性气管切开敷料保护垫,保持气管套管周围敷料清洁干燥,减少了换药次数,减少护士工作量,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二、制作方法
用4层一次性中单,周边缝合,中间用无菌剪刀剪一园形孔即可,保护垫大小和圆孔大小,以气管套管周围敷料的大小和气管套管型号而定。
三、使用方法
保护垫圆孔对准气管套管口套于气管套管上,周围医用胶带固定即可,坐起和下床活动均不受影响,污染或潮湿时及时更换。
四、优点
1.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成本低。
2.操作简单方便。
3.患者有痰液喷出时直接落在保护垫上,不污染敷料。
4.雾化吸入时,药液不会浸湿敷料。
5.更换时直接取下,不需接触患者切口,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不增加患者痛苦。
6.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7.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
巧用一次性中单制作一次性冰块保护套
一、项目开展的意义
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为咽喉部手术患者冷敷止痛是常见的护理操作。但在使用普通冰块时经常发生包装渗漏、浸湿被褥和衣服等现象。为此,我科自制出经济、实用、无渗漏的一次性冰块保护套。
二、制作方法
用双层一次性中单制成大小合适的袋子即可。
三、优点
①制作简单、经济;②不渗漏;③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
来源:护理公开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