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安全专业知识和能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年9月27日,祁园长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了一场生动的“海姆立克急救法”专题培训,主讲人幼儿园保健医生凌欢。
在培训中,凌医生从“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起源、急救原理、案例征象以及不同年龄阶段急救的具体方法和自救措施等方面,细致全面地讲解了急救理论知识。同时通过现场演示,直观深入地剖析了不同程度异物卡喉所采用的急救措施,引导教师准确规范地进行施救。
为使老师们更加全面掌握应急救护要领,凌医生对“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详细的分步讲解与实操示范。
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后,全体教职工进行了操作演练,确保熟练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
一起学
气道异物,也就是指喉、气管及支气管外入性异物造成的梗阻。异物卡喉常见于进食或口含异物时嬉笑、打闹或啼哭而发生。主要表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面色青紫、不能言语,憋气,严重者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所以,大家要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方法。
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利用冲击腹部——使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成人及儿童如何救治
施救姿势:在患者清醒、尚可站立的状态下,施救者弓箭步站在患者背后,前脚深入患者两腿之间、双手环绕患者腰部以保护其不会跌倒。
施救手法:即用两手臂环抱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拳心向下放在患者肚脐和胸骨下方之间的腹部(约肚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掌抓住拳头,双手用力向上向内快速冲击患者腹部。简单来说就是“剪刀、石头、布”,重复此动作,直到异物排出。
自救
若周围没有其他人,可依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快速向上冲击自己的腹部,重复几次直至异物排出。
意识模糊
急救者让患者仰卧位,然后骑跨在患者大腿上,双手两掌重叠至于患者肚脐上方,用掌根向前下方突然施压,反复进行。如无法清除气道阻塞物,患者将失去反应。对于无反应且呼吸不正常或者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的患者,应给予心肺复苏。对于气道严重阻塞且失去反应的患者,同时给予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非常重要。
异物卡喉的预防
1、小儿食物应尽可能捣碎、碾碎;
2、应让孩子养成认真吃饭的习惯,切不可把吃饭当作游戏,或边玩边吃;
3、孩子哭闹时,切不可往孩子口中塞食物,尤其是瓜子和花生米等坚果类食物;
4、勿使小儿接触到生活垃圾,如纸片、碎鸡蛋皮等
5、不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玩具,尽量不要给幼儿玩易拆卸成小块的玩具;
6、小儿玩气球时应非常注意,决不可将气球碎片放在嘴上吸着玩
7、小学生应注意勿养成咬笔头、笔帽的坏习惯
通过本次培训,全体教职工深入了解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掌握了急救方法,提高了大家在面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时的应变能力,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不间断观察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照顾好每一位幼儿,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编辑:林成燕
编审:祁芳
招生祁园长:
江主任:
梁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