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中医讲究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四诊就是望闻问切。说到中医的四诊,就不得不提及中医问诊《十问歌》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它很好地总结了中医问诊的要领,提示医生要通过全面的四诊合参,综合性的进行分析诊断,最后来判定病症。
大众学习中医问诊《十问歌》,可了解一些中医问诊知识,也会对就医起到指导作用。
一问寒热二问汗
问寒热寒热是辨别患者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
“问寒热”指询问患者是否感觉怕冷或发热。“寒”可分为:遇风觉冷,谓之恶风;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缓解,谓之恶寒;若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能缓解,称为畏寒。“热”包括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自觉全身、局部发热。
中医又根据寒热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以此细致辨别疾病,患者也可根据以下表现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症状:恶寒发热,指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只感觉冷而不发热,称为但寒不热;只感觉发热而不怕冷,则为但热不寒;寒热往来,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问汗汗能反映人体阴阳和表里两方面变化,“问汗”主要诊察患者是否出汗及部位、时间、多少等。
表证辨汗:表证无汗多为外感风寒;表证有汗为表虚或表热证。
里证辨汗:汗出不已,动则加重者为自汗,这类人多为阳气虚损;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身大热而大汗出,多为里热炽盛;先恶寒战栗,继而全身大汗者为战汗,多见于急性热病;汗出身热、烦躁不安、脉来急促,为邪盛正衰之危候。
局部辨汗:头部出汗可能是由于阳热或湿热;额部出汗,脉微欲绝,为元阳离散,虚阳浮越之危象;半身汗出者,无汗部位多为病侧,可因痰湿或风湿阻滞,或营卫不和,或中风偏枯;手足心多汗,多因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所致。
三问头身四问便
问头身头痛有虚实之分。头部胀痛、刺痛、固定痛等多属实证;头部空痛、隐痛多属虚症。头晕亦分虚实,实证大多由肝火、痰湿、瘀血所致,虚证多由气血亏虚或肾虚精亏所致。在出现头痛、头晕症状时,总会有其他伴随症状,我们可以通过伴随症状区分寒热虚实。周身、四肢为十二经络循行之处,气血之所荣,所以周身、四肢异常也反映了疾病的寒热虚实。若自觉身体困重乏力,伴见舌苔腻等湿滞之象,这大多是因为水湿泛溢所致;若身重疲乏,多为肢体筋络失于濡养所致。
问便“二便为一身之门户”。大便的排泄与脾胃受纳运化、肾阳温煦、肝的疏泄、肺气肃降都有密切关系。小便的排出,与肾的气化、脾的运化、肺的肃降以及三焦通调有关。所以,“二便为一身之门户,无论内伤外感,皆当察此,以辨寒热虚实。”
临床问二便,主要询问二便次数、便量、性状、颜色、气味以及排便时间、排便时的感觉和有无伴随症状,这些方面的变化提示患者的寒热虚实演化,如果发现异常必须引起重视。若见小便色黄赤而短少者,多属热证;尿色白而清长者,多属寒证。便秘按寒热虚实可分为:实热者,多腹胀满闷,痛而拒按,苔黄燥裂;实寒者,多腹痛拒按,苔白身冷,为寒邪阻遏阳气,腑气不通。泄泻亦有寒热虚实之别:湿热泄泻,可见暴发泄泻,大便臭秽,腹痛肠鸣,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寒湿泄泻,可见泻如稀水,色淡黄而味腥臭;食滞泄泻,可见吐泻交作,吐物酸臭,泻下臭秽;脾虚泄泻,可见完谷不化,便稀溏薄,迁延日久;每日黎明前腹痛泄泻,泄后则安,多为肾阳虚泄泻,又称“五更泄”;肛门气坠,甚则脱肛,多为中气下陷。
五问饮食六胸腹
问饮食脾胃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靠脾胃供给。一旦脾胃功能失常,人体健康、新陈代谢、气血循环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吃得少、消化不良者,或为脾胃气虚,或为内伤食滞,或为湿邪困脾;日常容易厌食、胃部胀痛、嗳气、泛酸的人,多为消化不良;喜欢吃热食或吃完饭后常感觉饱胀者,多是脾胃虚寒;厌食油腻、胁胀呕恶,可见于肝胆湿热、横逆犯胃;消谷善饥者,多为胃火炽盛,伴有多饮多尿者,可见于消渴病;饥不欲食者,常为胃阴不足所致;食入即吐,其势较猛,多属胃中实火上逆;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多因脾胃虚寒;吞咽艰涩、胸膈阻塞者,多为噎膈证。
问胸腹胸即膻中,上连心肺,下通脏腑。与胸腹部相关的疾病很多,“问胸腹”主要辨别脏腑病证,包括胸闷、心悸、胁胀、腹胀等。
胸闷多与心肺等脏器气机不畅,或寒热虚实有关;心悸多是由于心或心神发生病变所致;胁胀多是由于肝胆及其经脉发生病变;腹胀多为气机不畅。
七聋八渴俱当辩
问听力中医常会问患者:“平时有没有耳鸣、听力下降等问题?”
中医典籍记载:“耳虽少阳之经,而实为肾脏之官,又为宗脉之所聚,问之非惟可辨虚实,亦且可知死生。”若患者有听力略微减退,或听觉迟钝等症状,称为重听;听力明显减退,甚至听觉完全丧失,称为耳聋;自觉耳内有响声,称为耳鸣。耳鸣、耳聋者,有的是由于肾虚引起,也有可能是肝火或肝经湿热所致,肾虚者多伴有腰膝酸软、夜尿频且清长。
问口渴患者就诊时,中医常会问:“平时喝水情况怎么样?是否经常感觉口干口渴?”
口渴主要是由于体内津液不足,或津液输布出现障碍所致。中医认为,“问渴与不渴,可以察里证之寒热,而虚实之辨亦从以见。”中医问诊时,会注意患者有无口渴、饮水多少、冷热喜好及其他症状。
口渴,可见于津液已伤、水湿内停;非常渴又喜欢吃冷饮,为热盛伤津;渴不多饮,或水入即吐,可见于痰饮水湿内停或湿热内困;口渴但用水漱口又不想咽下,且伴有多饮多尿的人,多患有消渴病。
九问旧病十问因
问旧病“以前有类似情况吗?有家族史吗?有过敏的药物吗?”问旧病是获得患者疾病信息的重要方式,可以发现疾病的诱因、发病病程及家族史等。
医生问旧病,也是为了看看患者本次疾病症状是否与之前的疾病或家族史相关。如果患者平时身体强壮,患病多属实证;若身体虚弱者患病,多属虚证;平时阳虚、畏寒怕冷的人患病,多为寒证;阴虚者患病,多为热证。
问因“问因”即医生通过问诊,找到可能引起疾病的原因,以便辨证施治、科学用药。
总的来说,病因属寒,多为寒证,治疗多用温热类药物;病因属热,多为热证,治疗多用寒凉类药物。此外,服药过程中,若患者身体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
除常规问诊内容外,妇女应加问月经、带下、妊娠和产育等情况,也应了解小儿出生前后的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和是否患过麻疹、水痘等传染病及传染病接触史。
中医问诊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只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一隅。若是生活中见到较为复杂的情况,还医院就诊。
刘永宽:1月8日北京2月15日重庆《传真脉法》与伤寒论《内源性疾病》《外源性疾病》班
临床带教学习内容和方式
《传真脉法》《外源性疾病》《内源性疾病》
◆《传真脉法》:治病不让病家开口,把脉便知疾病八九。神奇独具吸引魅力的脉诊倾倒了多少中医志士,让多少中医魂牵梦绕,做梦都想学到一手好脉法。《传真脉法》脱颖而出,定下了脉位脉象的金标准。双寸脉三分之力,双关脉四分之力,双尺脉五分之力。形象讲解28部脉象,四个脉位(浮中沉伏),呼吸定脉,左大顺男、右大顺女,上大顺男、下大顺女,胃神根,左右脉力对比等。从脉位,脉形,次数节律,起伏等等信息中一针见血定病位、定病性、讲出患者疾病症状。
◆《外源性疾病》:新理念,新方法,高疗效。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顺水推舟。易学、易懂、易掌握。
◆外源性疾病治疗范围:依据生命庞大的排异本能系统,把各种疾病排异出体外。治疗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咽炎、喉炎、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颌腺炎、脑膜炎、大脑炎、中耳炎、气管炎、肺炎、肺感染、胸膜炎、胃炎、肠炎、痢疾、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腹膜炎、膀胱炎、尿道炎、阑尾炎、睾丸炎、阴道炎、前列腺炎、产后的急性感染、急性肠炎、心下痞、出血热、白血病发烧、流感、麻疹、猩红热、非典、等等。
外源性疾病的排异方法--发汗排异法,解肌排异法,透表排异法,泻心排异法,化瘀排异法,和解排异法,逐饮排异法,清热排异法,燥湿排异法等。
中医对内外源性疾病的治疗
◆《内源性疾病》:临床中的重头戏,讲解三大立方思路,46个病势的立方思路、各种疾病小柴胡汤的立方思路、依据《传真脉法》强心壮气汤的立方思路。
◆内源性疾病治疗范围:各种慢性病,各种疑难病,各种高端病。心脏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高血脂、脑血栓、心包积液、窦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等;肝脏系统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慢性胆囊炎、肝囊肿、肝坏死、肝纤维化、肝萎缩、脾功能亢进、脾肿大等;肺脏系统疾病--老慢支、哮喘病、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胸腔积液、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咳血等;肾脏系统性疾病--慢性肾炎、蛋白尿、肾囊肿、水肿、尿血等;风湿,类风湿,颈肩腰疼痛,肢体麻木,红斑狼疮,免疫性疾病等。
内源性疾病:
什么是内源性疾病?
内源性疾病是人体内部器官、组织发生的功能性低下,功能活动程序的紊乱或功能障碍,我们就称为内源性疾病。内源性疾病就是慢性病,也叫阴性病。治疗的方法是提高功能,解除障碍,调节紊乱。
内源性疾病是没有排异能力的,是功能障碍或者是功能低下,是不发烧的疾病。
内源性疾病:1.慢性阑尾炎2.妊娠高血压3.生殖器的慢性炎症4.癌症的疼痛方5.老年遗尿6.崩漏7.冠心病8.甲状腺功能减退9.股骨头坏死10.胃十二指肠溃疡11.悸气12水逆13胀满14.停饮。15慢性前列腺炎16.肿瘤17.不孕症18.产后无乳汁19.肠梗阻、肠粘连、肠套叠、肠扭转20.胃下垂、肝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21.带动不安22.先兆流产23.半身麻木24性功能低下25.多汗症26.闭经27.增加肾脏血流量利尿方28.厥阴头痛29.经期乳房胀痛30.经期口腔溃疡或感冒31.慢性结肠炎32.便秘33.手足皲裂脱皮34.慢性支气管炎哮喘35.咳血36.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37.衄血38充血性头痛,诱导上部血液下行39.肝硬化40.肺结核41.上部咳血的总方42.下部出血43.子宫内膜异位44.肝脾肿大45.冻疮46.三叉神经痛47.肝硬化腹水48.紫黄烧伤膏49.面瘫50.荨麻疹51.口疮灵52.输卵管不通53.慢性脉管炎54.产后尿潴留55.下肢静脉曲张56.下肢静脉血栓形成57.神经性头痛58.脑震荡59.脑出血60.功能性子宫出血61.内外痔疮62.脱发外擦方63.心动过缓64.紫癜65.心包积液66.脑积液67.心衰肺心脑病68.腰椎间盘突出69.风湿痹症骨质增生熏洗方70.颈椎病71.上冲性兴奋72.脑缺血73.卵巢囊肿74.子宫肌瘤75.支气管扩张76.关节积液77.老年痴呆78.剖腹产麻醉后截瘫79.鞘膜积液80.高血脂81.糖尿病82.高血压83.尿闭84.怕冷方85.慢性咽炎86.胎动不安87.男性不育89.复发性口腔溃疡90.干燥综合症······
外源性疾病:
什么是外源性疾病?
凡是人体外世界的致病物质,无论致病生物与非生物进入人体引起的排异反应,就叫“外源性疾病”。外源性疾病就是急性病,也叫阳性病。治疗的方法是排异。
外源性疾病的排异方法:
发汗排异法、解肌排异法、透表排异法、泻心排异法、催吐排异法、化瘀排异法、利肝利胆排异法、利尿排异法、通便排异法等等。
外源性疾病就是:各种发热的急性病。比如,病毒性感冒、伤风感冒、急性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腮腺炎、急性颌腺炎、急性鼻炎、急性结膜炎、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肝炎、急性牙龈炎、甲亢、急性乳腺炎、急性肺炎、肺感染、急性中耳炎、急性膀胱炎、急性尿道炎、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脑膜炎、大脑炎、湿温、风湿热、妊娠呕吐、病毒性角膜炎、手足口病、病毒性腹泻、心肌炎、疼风、急性肾炎、无名低热、无名高热等等。
◆《刘氏传真脉法》:本脉法简单易学,可让学员一针见血的把出病人最主要疾病信息,病人很少开口,可以报出病人痛苦症状,定病性,定病势,定疾病区域,指导开方用药。
刘永宽,男,55岁。执业中医师,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院毕业。中医适宜技术职业讲师。中医大师郭生白弟子,临床30余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疑难病而远近闻名。临床中把传统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相互印证,形成了《伤寒论》本能系统医学。扎实的基本功,热情周到的服务,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受患者爱戴,被县政协推选为威县第十一届、十三届、十四届政协委员,兼威县城区医师协会秘书长。
《伤寒论》本能系统医学体系介绍
人类最好的医生是自身的本能,医生是帮助本能的。中医是依靠生命本能治病的医学体系。《伤寒论》里走出生命本能系统医学。医圣张仲景在一千八百年前就认识到生命的本能。本能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比如,出汗、呕吐、大便、小便、哭、笑等等,在看中医的治疗方法,有发汗排异法、解肌排异法、透表排异法、呕吐排异法、泻心排异法、利尿排异法、通腑排异法等等。生命本来就有一套完美的排异系统,当感染了细菌与病毒本能立即做出排异反应,我们把握临床病势因势利导很快就能治好病。
◆中西医、外科、内科、妇科、骨伤科、疼痛科、针灸科、推拿按摩科、康复科、理疗科、颈肩腰腿痛科、养生馆、推拿馆、个人手法爱好者、等医护人员,有志于治病救人的非医学专业人员均可报名参加,零基础学员易学易懂。
疗法开课时间及地点
年1月9日--11日(8日全天报到)北京
年2月16日--18日(15日全天报到)重庆
报名联系人:周影(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