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表现呼吸道症状的寄生虫病变肺丝虫肺丝虫又称猪肺线虫病,是由后圆线虫寄生于猪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支气管中,所产虫卵随气管的分泌物进入咽部、消化道,而后随粪便排出体外,经蚯蚓吞食后,孵出幼虫,幼虫在蚯蚓体内经两次蜕皮,生长为感染性幼虫,猪在食入带有感染性幼虫的蚯蚓后在小肠内幼虫钻入淋巴结中,随血液流入肺脏,再到支气管和气管发育为成虫。临床症状: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但影响生长发育;感染较多时,由于虫体大量吸血,使猪毛枯体瘦,贫血,眼结膜苍白,胸下、四肢和眼睑水肿。由于虫体刺激,猪常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特别是在早晚或突然驱赶运动时咳嗽剧烈;咳嗽时常常嘴啃地,腰弓起,并且常有摩擦嘴角与咀嚼动作。容易混淆的病症:1、猪支气管炎:相似处:咳嗽、流鼻液、呼吸加快、体温升高;不同处:支气管炎不发生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剖解支气管粘膜有水肿、充血,但无虫体。2、猪蛔虫:相似处:都有咳嗽、呼吸加快、眼结膜苍白、粪便中有虫卵;不同处:不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小肠中有虫体,有呕吐、异嗜、磨牙等消化道症状。防治:1、防止猪与泥土接触,食入蚯蚓。2、小猪在2-3月龄驱虫一次,以后每隔2个月驱虫一次。阿苯哒唑伊维菌素粉:每10公斤体重0.7-1克一次性拌料内服。伊维菌素皮下或肌肉注射0.3mg/kg体重,药效可保持20天以上。左旋咪唑7mg/kg体重,一次性口服或肌肉注射。对咳嗽肺炎严重的,应配合青霉素+链霉素肌肉注射,连续3-5天,有助于改善猪肺部状况和促进猪尽快恢复健康。猪蛔虫。猪蛔虫是寄生于猪小肠中最大的一种线虫。呈中间稍粗、两端较细的圆柱形,有雌雄两性。寄生在猪小肠中的雌虫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平6均可产卵10~20万个,产卵旺盛时期每天可排万~万个,每条雌虫一生可产卵万个。虫卵随粪便排出,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下,经11~12天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虫卵,这种虫卵随同饲料或饮水被猪吞食后,在小肠中孵出幼虫,幼虫可进入肠壁的血管,随血流带到肝脏,再继续沿腔静脉、右心室和肺动脉而移行至肺脏,经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在这里度过一定的发育阶段,此后再沿支气管、气管上行,后随黏液进入会厌喉头部,下行到消化道。由于虫体在肺泡内破坏性存在和沿气管的游行,使猪出现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虫体在猪体内寄生7~10个月后,即随粪便排出。猪蛔虫病的流行很广,一般在散养或管理较差的猪场,均有本病的发生。3~5月龄的仔猪最易大量感染猪蛔虫,常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发生死亡。猪蛔虫的特点:第一:生活史简单第二:繁殖力强,产卵数量多,每一条雌虫每天平均可产卵10万~20万个第三:虫卵对各种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有报道称,猪蛔虫能在疏松湿润的耕地或园土中生存长达3~5年。临床症状猪蛔虫分幼虫和成虫两个阶段,而各阶段引起的症状和病变是各不相同的。(1)幼虫阶段:当幼虫移行至肝脏时,引起肝组织出血、变性和坏死,形成云雾状的蛔虫斑。移行至肺时,引起蛔虫性肺炎。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异嗜、磨牙和精神沉郁。病猪伏卧在地,不愿走动。幼虫移行时还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出现荨麻疹和某些神经症状类的反应。(2)成虫阶段:当成虫寄生在小肠时机械性地刺激肠黏膜,引起腹痛。蛔虫数量多时常凝集成团,堵塞肠道,导致肠破裂。有时蛔虫可进人胆管,造成胆管堵塞,引起黄疸、呕吐、剧烈腹痛等症状,有时会吐出虫体。(3)成虫能分泌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和血管,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成虫夺取宿主大量的营养,使仔猪发育不良,生长受阻,被毛粗乱,常是造成"僵猪"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容易混淆的病症1、猪支气管炎:相似处:咳嗽、呼吸加快、体温升高;不同处:支气管炎不发生呕吐,也吐不出虫体,眼角膜也不苍白。2、猪肺丝虫:相似处:都有咳嗽、呼吸加快、眼结膜苍白、粪便中有虫卵;不同处:虫体在支气管,小肠中无虫体。也无呕吐、异嗜、磨牙等消化道症状。防治措施(一)、治疗可使用下列药物驱虫,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1)阿苯哒唑伊维菌素粉:每10公斤体重0.7-1克一次性拌料内服。(2)左咪唑每千克体重10mg,拌料中喂服。(3)阿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mg,皮下注射(4)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mg,皮下注射。(二)、预防定期驱虫。在规模化猪场,首先要对全群猪驱虫;以后公猪每年驱虫2次;母猪产前1~2周驱虫1次;仔猪转入新圈时驱虫1次;新引进的猪需驱虫后再和其他猪并群。产房和猪舍在进猪前应彻底清洗和消毒。在散养的育肥猪场,对断奶仔猪进行第一次驱虫,4~6周后再驱一次虫。在广大农村散养的猪群,建议在3月龄和5月龄各驱虫一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ingsr.com/ngzzz/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