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幽门梗阻病因
肠梗阻病因
脑梗阻症状
肾梗阻症状
食道梗阻症状
食管梗阻症状

初级护师百日作战计划第八十三天基础

开放气道方法:1、仰头提颏法2、仰头抬颈法头颈部损伤患者禁用3、双下颌上提法适用于怀疑有颈部损伤患者。

双手轻拍患者面颊或肩部,并在患者耳边大声呼唤,无反应可判断其无意识,在10秒内未扪及脉搏(仅限医务人员),立即启动心肺复苏程序。

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或心室停顿,偶尔呈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心电-机械分离)。

仰头提额法:使舌根上提,解除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

大约每次呼吸一秒时间简易呼吸器的通气量是~毫升。

单人按压与呼吸比30:2。

双人施救成人30:2。

两肘关节固定不动,双肩位于双手臂的正上方。

电击伤导致呼吸心脏骤停。

呼吸心脏骤停表现,突然面色死灰意识丧失,轻摇或轻拍并大声呼叫,观察是否有反应,如确无反应,说明患者意识丧失。

一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即胸骨中下1/3交界处在胸骨中线与两乳头链接的相交处;另一手拇指根部为轴心叠于下掌之背上,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为保证心肺复苏的持续有效,操作中途换人或互换,中断时间均不得超过5~7秒。

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可用示指、中指指端先触及气管正中,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滑向颈外侧气管与肌群之间的沟内。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是大动脉可扪及搏动。

循环安全停止后超过一分钟才会出现瞳孔散大。

心脏骤停时人工呼吸可以是口对口或口对鼻进行吹气。口对鼻吹气主要针对于婴幼几、口腔有严重疾患无法张嘴者、牙关紧闭者等。

基本生命支持即BLS。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是首选方法。

心搏骤停时虽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但其中以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这两项最为重要,故仅凭这两项就即可做出心搏骤停的判断,并立即开始实施BLS技术。

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次以上,按压与放松时间之比为1:2,放松时手掌根不离开胸壁。

吹气毕,松开捏鼻孔的手:患者借助肺和胸廓的自行回缩将气体排出。

有利于呼吸道通畅,可在胸外按压前快速进行。

猝死患者抢救首选心肺复苏,即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CPR复苏抢救的有效指征:1瞳孔缩小。2颈动脉恢复搏动。3自主呼吸恢复。4收缩压在60mmHg以上。

低张性缺氧:由于吸入氧气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引起。常见于高原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缺氧程度判断:对缺氧程度的判断,除临床表现外,主要根据病人PaO2和Sa02确定。轻度PaO2kPa(mmHg)6.67(50)Sa02(%)80临床表现无发绀。氧疗:不需氧疗。

面罩法给氧时必须有足够的氧流量,一般需6~8L/min。

用氧注意事项:氧气筒应放阴凉处,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至少距明火5m,距暖气1m,以防引起燃烧。

用氧注意事项:中途改变流量,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离,调好流量再接上

氧疗监护:1缺氧症状2实验室检查3氧气装置4氧疗的不良反应。

当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可能出现氧疗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⑴氧中毒⑵肺不张⑶呼吸道分泌物干燥⑷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⑸呼吸抑制。

氧中毒预防措施是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及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的治疗效果。

为助于缺氧状态的改善给II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低流量吸氧。

氧疗过程中肺不张的预防措施是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多咳嗽和经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

氧浓度计算方法:21+4*氧流量。

氧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氧中毒、肺不张、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呼吸抑制。

双侧鼻导管给氧法此法比较简单,病人感觉比较舒适,容易接受,是临床上常用的给养方式之一。

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意外事件如遭遇雷击、点击、溺水、窒息等。

20%~30%乙醇可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可以减轻缺氧状况。

氧气吸入重点监护的氧疗指标有Pa02PaC02Sa02。

循环性缺氧: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致。其原因为全身性循环性缺氧和局部性循环性缺氧。

面罩法:由于口、鼻部都能吸入氧气,效果较好。

低张性缺氧由于患者PaO2和SaO2明显低于正常,吸氧能提高PaO2、SaO2、CaO2,是组织供氧增加,因而疗效最好。

在使用氧气时,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氧时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中途改变流量时,先分离氧气和鼻导管,调好后再接上。氧气压力至少保留在0.5Mpa。

氧中毒的特点是肺实质的改变。

鼻导管给氧法:鼻导管插入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

II型呼吸衰竭病人由于PaCO2长时间处于高水平,呼吸中枢失去了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呼吸的调节主耍依靠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

氧疗的不良反应有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由于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最后出现不可逆转的失明,因此应控制氧浓度和吸氧时间。

肺不张预防措施是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多咳嗽和经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

肺水肿的病人加压吸氧使肺泡内压力增高改善缺氧状态,同时可减少毛细血管渗液,改善气体交换。

进食时需暂停氧气,防止氧气过多入胃内,引起胃扩张。由于只是短暂的停氧,因此不必拔出鼻导管,只需分离氧气管道即可。

肺不张:吸入高浓度氧气后,肺泡内氮气被大量置换,一旦支气管有阻塞时,其所属肺泡内的氧气被肺循环血液迅速吸收,引起吸入性肺不张。表现为烦躁、呼吸、心率增快,血压上升,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昏迷。

吸痰方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治疗盘内吸痰用物每天更换1~2次,吸痰导管每次更换;使用呼吸机或缺氧严重者,吸痰前可加大氧流量,再行吸痰操作;电动吸引器贮液瓶内的液体应及时倾倒;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时动作轻稳,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痰完毕后,导管应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将吸痰导管重新消毒或统一处理,将吸痰玻璃接管插入消毒液试管中浸泡。

吸痰过程中,观察吸痰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并注意吸出物的性质,颜色,量及黏稠度等,做好记录。

吸痰法是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病人痰液黏稠,可叩拍胸背、超声雾化吸入、缓慢滴入生理盐水或化痰药物,使痰液稀释,便于吸出。

若气管切开吸痰,注意无菌操作,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鼻)部。

吸痰时先吸气管深部的痰液再吸口咽部,因为口咽部繁殖细菌很多,而气管深部相对干净得多,若反过来会导致逆行感染,当然,吸完口咽部再换管吸气管深部也是对的,关键是不能造成逆行感染。

如果你也想加入初级护师百日作战计划那很简单你只要是年初级护师考试的同学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ingsr.com/sggzzz/50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